你好,这里是小二书斋。
又见面了!今天我给你带来的是《六韬》——文师第一。
01.
接着又指出商王朝的强盛只不过徒有其表,实际已经腐朽不堪;而默默无闻的周,其光华却能普照四方。周只要凝聚人心,时机一到便可推翻商朝,取而代之。
【原文】
文王曰:“愿闻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唯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其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译文】
周文王说:“我很希望听听其中深奥的道理。”
姜太公说:“源泉深远,河水才能长流不息,河水畅流,鱼类才能生长繁衍,这是自然的情理;树根扎得很深,树木才能茂盛,树木茂盛,才会结出果实,这是自然的情理;君子志趣相同,情意相投,就会亲密合作,亲密合作就能同创伟业,这也是自然的情理。言语应对,这是真情的文饰;而吐露内心深层蕴藏的情感,才是事理的极致。现在我向您说的都是至情之言,毫不隐讳,您听了不会感到厌烦吧?”
周文王说:“只要是有仁德的人,就能够接受严正的规劝,而不厌恶表达至情的逆耳之言。我怎么会那样呢?”
姜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明显可见,小鱼就会来吞饵上钩;钓丝粗细适中,鱼饵香美,中鱼就会来吞饵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来吞饵上钩。鱼儿吞食了鱼饵,就不免会被钓丝所牵;人若享用了俸禄,就要臣服于君主。故以鱼饵钓鱼,就可烹而食之;用爵禄来吸引人入仕,就可以使他竭忠尽力;以家作为基础而取国,国可取而有之;以国作为基础来谋取天下,就可以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
唉!殷商表面上看起来兴旺发达、绵延长远,但有聚必有散,终有衰败的一天;而周人默默无闻,韬光养晦,从不显露自己,一定会光照四方,传之久远。多么奇妙啊!
圣人的道德无比高尚,能够引导人们领悟其创见。多么高兴啊!圣人的思虑,是依据事物的规律加以诱导,使人人各得其所,并建立各种收揽人心的方法。”
好,最后咱们小结一下。
姜子牙向周文王提出了一个战略目标——夺取天下。
1.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其君。
(鱼儿吞食了鱼饵,就不免会被钓丝所牵;人若享用了俸禄,就要臣服于君主。)
2.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用爵禄来吸引人入仕,就可以使他竭忠尽力;以家作为基础而取国,国可取而有之;以国作为基础来谋取天下,就可以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
我是小二书斋,感谢你的阅读和陪伴,下一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