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疲惫往往和那些有形的重物、可见的负担无关。真正消耗我们的,是心里发酵变质的情绪,是脑海里循环播放的往事,是圈子里删不了又戒不掉的有毒关系。著名心理学教授鲍迈斯特曾指出:这些未被清理的“心理垃圾”,占据了我们每天绝大部分的能量消耗。而人体就像一台电脑,当内存被后台程序耗尽,运行速度自然会越来越慢,直至死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情绪包袱”。是说一个人长期积压的、未被妥善处理的负面情绪,如愤怒,焦虑,委屈,压抑等,会像沉重的“包袱”一样被无意识地背负着,持续消耗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未被处理的情绪不会自然消散,而是像黏稠的淤泥一样沉淀在潜意识里,一点点消耗着我们的生命活力。
我们总以为把委屈咽下,把愤怒压下,把焦虑藏起,把伤痛深埋心底就能相安无事。却不知,那些一味吞咽而未被消解的负面情绪,终会在心底发霉变质,变成腐臭的沉积物,最终以更丑陋的方式涌现。周国平说:当一个人习惯于掩盖情绪裂缝时,实际上是在往自己的精神血管里塞入血栓。 情绪垃圾不会因为忽视而减少,也不会因为掩饰而消失,只会因为堆积而变得更加沉重。 学会适时清理,及时倾倒,让情绪流淌不郁结,心灵才能恢复轻盈。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一个人要学会仰望,更要学会遗忘。可惜生活中很多人恰恰相反,他们紧紧抓着过去的伤痛不放,反复咀嚼那些痛苦的回忆,无意义的懊悔以及无法改变的遗憾。却忘了当大脑的“回收站”里堆满各种冗余的记忆垃圾,灵魂的内存就会永远停留在卡顿状态,既无法加载未来,又难以通畅运行现在。
余华有句话说得好:当一个人背负太多记忆垃圾,就会变成自己过去的囚徒。 记忆是时光雕刻的琥珀,然而有些记忆却只是无用的残片,它们占据大脑,像无法降解的塑料,堆积成心灵的负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放下那些结痂的旧伤,封存那些泛黄的往事,抖落那些冗余的执念,方可轻装前行。
看过这样一段话:“糟糕的社交就和镀金的假钱一样,看似体面光鲜,实际上压根没什么用,只会让你在虚假的应酬里,耗尽心力,累垮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朋友越多越好,社交越广越酷。实际上大多数社交就像高利贷一样,只会不断透支你消耗你,让你如同负枷行尸。
社交需要断舍离,而不是盲目积累。远离透支你的人,舍弃消耗你的人。 真正的解脱,从敢于对有毒关系说“不”开始。
白岩松曾说:我五十岁才发现日子轻松的真谛,就是把压在心口的垃圾一件件丢出去。真正的智慧不是增加什么,而是把那个压垮自己的包袱解开,一件件丢掉无用的垃圾,轻装上阵。生活已经够重了,何必再自提垃圾前行?你值得带着清爽的心,走向更开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