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吃五谷生百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吃五谷,就可能得各种各样的病,只是得病的次数和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我们经常送祝福,祝对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过一生。这个看似朴实的愿望,往往事与愿违。
那我们能否探索出一条不生病或少生病的道路呢?
我们养生的目的在于预防疾病,《黄帝内经》里的《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在四季的交替中,对志的调养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把人的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精神状态好,阳气足,人就不会生病。
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个生病的内因就是心结难解,情绪反常。其实,人是可以做到不生病的。
我的一位阿姨今年60岁了。她说她40岁以前每年都要到医院报到的,经常是少则一周多则一个月的输液。她在40岁后就转行学习心理学,修心养性,身体渐渐地变得越来越好,20年来不打针不吃药。现在她已60岁了,体检时没有三高,身体健健康康,如同40岁的体质,医生都啧啧赞叹她身体好。
这位阿姨是如何做到不生病的呢?
她说身体好决不是靠医生,得靠自己。情绪管理的确对健康很有益,首先是让自己心平气和。
我们生活在红尘中,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总会遇到一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这时一定不要憋着,一憋就堵,一堵就结,一结就痛,就会生病。
身体不好的一定要先打开心结,让情绪平稳。慢慢的气顺了,身体就会好。千万不要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吓到,一定要坚定地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的!人体的自身修复功能一定会帮助你调整神经、修复细胞、调整你的原子结构,帮你恢复出厂设置。
其实,这是一个自然规律,这也是我们提出不生病的内因的根据。
这个根据是什么呢?
我们的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它的运行模式与宇宙的运行模式相似。宇宙是个自组织系统,整体有序充满生机。我们人类就在此孕育而出。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后,自然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身体组织和谐发展的一个趋势,身体健康自然而然就能得到保障。但是,这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必须处于一个开放的、心平气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个器官、组织、细胞就会产生一个协同动作,让我们的身体由杂乱无章变得井然有序。
心结一旦产生,如果绕不开、解不开、化不开,生命能量就会一直在那儿打漩涡。
给大家举个例子。我身边有位朋友说他只要情绪激动持续超过2个小时,他的后颈窝的皮肤就会瘙痒。如果当天晚上能静下心来,到了第二天,他的后颈窝基本上就不痒了。到了第三天,他的皮肤就恢复了光滑度。
那不同的情志是否会影响身体不同器官的功能呢?
中医认为身心一体:怒伤肝,恨伤心,怨伤脾,烦伤肺,恐伤肾。
怀才不遇、心有不平的人,胰岛素分泌可能失衡导致糖尿病;夫妻关系不顺的人,可能就会在生殖器官方面出现病变。
有了心结,就一直在那个部位打漩涡,其后果就是那个部位的能量高于其他地方,变异就不可避免。一旦解开心结,能量立刻得到疏导释放,病也就好了一半。
其实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打开心结,怎么看破并放下?
前面提到的那位60岁的阿姨告诉我,当她经历了一次濒临死亡的体验后,她就明白了什么都不重要,没什么放不下的,能够健健康康地看到每一个朝阳最重要。
她说每个人都可以有意识地去体验一下濒临死亡,这种经历会极大地冲击你的人生观。以后你就不会把什么都看得那么大了,生活中真没什么了不起的或不得了的大事。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结,唯有增长智慧,从多角度看问题,拓宽思路,化解心结,预防疾病。
我们探讨不生病的道路是先有一个好的思维模式,然后观念就会不冲突,没有心结,就不生病。
我最近有一些小体会。我近期总感觉肩颈酸痛 ,特别是前几天加班后就更严重了。我关照自己的状态。不仅仅关照肩颈酸痛的状态 ,我把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结合起来一起关照,我 把一些事情理顺后,发现自己的肩颈酸痛也慢慢消失了。
后来,我总结出来,我的肩颈酸痛往往和心理压力有关,是心理压力导致了身体不通畅。
现在我就逐渐从身体和心理状态上进行调理:平时多注意活动肩颈,同时学习时间管理,把事情逐渐一步步梳理出来并写下来,一个个解决,而不是堵在大脑里形成焦虑。这样把大事分解成一件件小事,一个个去解决,化全面的被动为局部主动,事情理顺了,心结解开了,肩颈酸痛也慢慢消失了。
由此可见,虽然吃五谷生百病,但只要我们学会转念,拓宽思路,打开心结,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能有效地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