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从老家归来前打电话给我,小小的他鬼精鬼精的,他跟我说:“妈妈,我们有三件行李,很重,你能来车站接我们吗?”虽然猜测他言过其实,但十多日不见我也分外想念他,于是答应去接站。
翌日清晨我乘上前往西站的公交,还没到上下班高峰,路上行人三三两两,北风吹着沙尘肆意飘散,偶尔还有白色的食品袋在空中飞舞,看着一路上熟悉的楼宇近了又远了,摇摇晃晃半小时终于到达西站,下车后直奔出站口,那里已有不少接站的人,抬头一看,偌大的显示屏上提示火车晚点40分钟,顺势找一个人少的地方站定,旁边一位大娘过来搭讪,她是来接自己多年未见的好友。攀谈了一会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耳边传来模糊不清的火车轰鸣声,片刻后,石头瘦小的身影落入我眼里,他在认真翻自己背包里的火车票,恍惚间感觉石头又长大了不少。石头左顾右盼搜寻着我的身影,猛然间看到我,那种孩子特有的纯净笑容跃然脸上。母亲迎面走来跟我说:“我都不知道你来,下车后他告诉我说妈妈会来接我们。”我会心一笑。接过行李箱,拉着石头的手,往站外走去。
石头边走边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给你带好吃的了。”说着就想把背包拿下来翻找,我让他到家再给我。石头乖乖顺从。马路上行人渐渐增多,很快我们就搭上了一辆公交车,一路上石头不停地跟我讲老家有趣的故事。说到兴起还会抑制不住手舞足蹈。美好的时间总是给人感觉过得很快,转眼我们就到了温暖舒适的家中,石头迫不及待地翻包,终于从包底摸出两颗橘子糖,他说要跟我分享。然而,基于大多当妈的人的共性,我只是自顾自忙活,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我匆匆撇下他说:“妈妈先弄早饭给你吃,糖先放着,谢谢你。”石头不再多言。
不知不觉十多天过去,那两颗橘子糖早已被我淡忘,一天晚上,石头睡觉前突然想起了橘子糖,顺手剥了一颗放嘴里,我见后十分生气。(因为担心他蛀牙,晚上我是不允许他吃糖的。)禁不住脱口而出让他吐掉,石头万分不情愿,我不肯妥协。迫于我的淫威他终究吐掉了,满眼泪水。我没有动容,依旧自以为是地唠叨讲道理。我说可以吃糖,但不允许睡前吃,明天我可以再买一样的糖给你。糊涂的我一直没想起这颗糖的意义。
安顿好石头上床,我突然意识到这糖是他从老家带回来跟我分享的,心中不禁有些懊悔。问石头:“这糖是哪里来的?”石头答:“是楼爷给的。”我又问:“给你几颗?”石头说:“就两颗,我带回来跟你一起吃的,桌上剩下的那颗是你的。”说完委屈地哭起来,我的心瞬间纠结在一块,心疼、愧疚,埋怨自己的鲁莽。即刻把石头抱在怀里轻轻安抚,我对石头说:“是妈妈忘记了,对不起,桌上的糖还留给你吃。谢谢你爱妈妈,心里惦记着妈妈。”为了缓解他的悲伤情绪,给他讲了会睡前故事,石头在迷迷糊糊中睡着。
看着他熟睡的面庞,眼角挂着晶莹的泪珠,我轻轻在他额头留下一个内疚的吻。心中不断自责,因为自己一时冲动伤到石头的心。我开始反思自己。
像许多父母一样,平日里遇到石头犯错,我也会克制不住批评他,有时候甚至大动肝火凶他一顿,总觉得一切都是为他好,然而,在我教育孩子之前恰恰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东西,就是孩子的情感。
是孩子就会犯错,成年人还会犯错,我们又怎能用成人的眼光来苛求孩子?有时候情感可能比道理来的更重要。试问我们自己,如果一个人当面对我们气势汹汹地指责,纵使那个人的话是正确的,我们内心恐怕也不能接受吧?
我们从不懂得放下姿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觉得一切都理所应当,孩子在我们面前是弱者,没有任何辩驳的机会,从一开始就被我们的怒气压倒。
其实今晚橘子糖的事,石头并没有犯多大错误,我先入为主地认为石头没听我的话晚上吃糖,直接一顿训斥,可如果我换一种方式,让石头吃下这颗糖,并让他重新刷牙,同时告诉他睡前不要吃糖防止蛀牙,这样的结果岂不是更好?
原本一件很小的事,因为自己的情绪将其无限放大,直接的结果是孩子委屈,我懊悔。其实生活中只要孩子做的事情不妨碍别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我们就该视为合理的,让孩子放手去做,我们需要的只是帮助他们判断。
正如一本书里所说:“世界上再没有比语言更强大的力量了,语言可以引发战争,也可以停止战争;可以建立关系,也可以离间关系,还可以修复关系。当你张开嘴时,实际上你手里握着的是你孩子的福祉。”
一颗橘子糖,它凝结的是石头对我的爱,我会铭记于心,在今后的育儿路上我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期待完美,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好自己,也当好孩子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