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的轩轩是个孤僻的小孩,打架、骂人是他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学习也是一踏糊涂,在学校里被老师和同学孤立,焦虑的妈妈是学校的常客,爸爸的任务就是专门负责打他。
刺猬般的性格,暴躁的脾气,几乎让所有人都对他退避三舍。他刚入营的那几天,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来告状,不是打这个就是骂那个。经常是他打了人还不认错,也不肯道歉。没有人愿意与他同寝室,只能安排他与烽火老师住一起。当他住进烽火老师的房间后,就变得安静了很多。烽火老师会给他准备一些小零食,然后陪他聊天,他会讲到家里的很多事情,讲着讲着就哭了,烽火老师将他抱在怀里,给予父亲般的温暖。从来没有人愿意听他倾诉,没有人懂他,也没有人教给他如何与人交流,暴力对抗是他与周围沟通的方式。
无论是在营地还是户外活动,他永远是形单影只,没有孩子愿意靠近他。虽然他总是惹祸,上课也不好好学,还爱捣乱,其实他真很聪明,他经常一个人坐在钢琴前自我陶醉的乱弹,但仔细听却非常有节奏感,他虽然之前从来没有碰过钢琴,但听得出来他有音乐天赋。
他这样一直孤零零的不是办法,总惹事也令人头疼。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我在楼梯口叫住两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小女孩说:轩轩很喜欢你们俩,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其中一个赶紧回绝:不愿意,他老是打人还骂人,我们都讨厌他。我说:“如果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我保证他以后再也不打你们也不骂你们,只要你俩愿意,马上给你们一人一块巧克力。”她俩同意了。我又把轩轩叫到办公室对他说:“今天有个特别开心的事情,月月和珊珊说很喜欢你,想和你交朋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他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回答:“真的吗?”我说:“是真的呀!”我拿出两颗棒棒对他说:“明天我们上午要上山上户外课,你在山上给她俩分享棒棒糖,怎么样?”他一脸兴奋接过棒棒糖说:“当然好啦!”
第二在山上分享完棒棒糖后,两个小女孩也异常兴奋,中午吃饭的时候,轩轩坐在她俩中间,她们还把自己的牛奶和饼干分享给轩轩,他们三个从那天开始就成为了好朋友,形影不离。当我说给他们拍照留个纪念时,轩轩第一次露出了可爱又羞涩的笑容。也是从那天开始,轩轩的表情也与以往不一样了。用他妈妈的话说:“儿子之前的照片,表情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奇怪感觉,现在的表情活泼可爱,阳光灿烂。”
之后的每次户外课,烽火老师就安排轩轩当队长,培养他的责任感,做两个女孩的护花使者,而轩轩和其他孩子在相处的过程中也温和了很多。
轩轩的学习在被接纳中大有长进,按理说他这样一个头脑聪明的孩子,不应该厌学。他厌学的根源是内在紊乱的情绪和在家庭、学校不被接纳的轻视感,导致他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提供心理营养,包容他,用爱成全他,教会他如何与人沟通和交流,一旦他体会到了被爱,内在情绪稳定下来,学习知识就是顺带的。
快结营的那几天,轩轩有点难过,也很懂事,他让我用电动车带着他绕着山边转一转,看一看,他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来了。
结营的当天,他哭得最厉害,坐在车里不停的哭,上车又下车,他抱着烽火老师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孩子的心是真诚的、坦荡的,舍不得就哭出来。轩轩是个有情有义的孩子,他值得我们的付出。
对待每一个到来的孩子,无论厌学情况又多么严重,其实都是有方法可循的。我们会将所有的方法用在一个孩子身上,总有一款适合他。
教孩子与做科研有异曲同工之妙,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认真谨慎,持之以恒,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