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949天。
今天分享德国作家埃里希·卡斯特纳的作品《两个小洛特》。
卡斯特纳是继柏林兄弟之后,德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曾在1957年获得德国最重要的毕希纳奖,又在1960年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卡斯特纳被人称为“二战”后的德国儿童文学之父。他不仅在德国家喻户晓,也在全世界的小读者心目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会飞的教室》和《埃米尔擒贼记》都是他的作品,了解过他是如何在纳粹的压迫下坚持创作,并且和小读者汉斯结下深切友谊的事儿。
作为一位创作生涯长达40年的高产作家,卡斯特纳的作家人生,可谓是充满着传奇。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也经历了“第三帝国”瓦解之后的大萧条和东西德的分崩离析。
因此,他的创作生涯以“二战”结束为分水岭,鲜明地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会飞的教室》和《埃米尔擒贼记》都是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而今天分享的《两个小洛特》则是作家第二阶段的重要创作。
《两个小洛特》出版于1949年,此时“二战”结束了四年,在目睹了好友被迫害致死,孩子被送上前线等等一系列纳粹制造的惨剧之后。卡斯特纳勇敢地驱散了心中的阴霾,重拾他对勇气,友谊和成功的坚定信仰。开始了全新的创作,在他笔下,孩子的世界恢复了欢快和祥和。
就像《两个小洛特》中,波尔湖畔的小女孩夏令营一样,阳光普照,青山碧水,孩子自由地嬉戏玩耍,就在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发生了一出曲折离奇,张冠李戴的喜剧。女孩路易斯遇到了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洛特。她俩不仅长得像,就连出生的时间,出生地都是一样的。难道她们是双生星宿下凡转世吗。
不,她们是一对被拆散的双胞胎,可是彼此压根儿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呢?
她俩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答案,一定是她们的父母分手了,并且拆散了她们,难怪她们俩一个没有妈,一个没有爸。现在她们终于相遇了,单亲家庭的的悲惨过去即将成为历史。她俩决定互换身份,找准时机,让爸妈破境重圆。
这个故事可太吸引人了。在结局之前,读者根本无法停止阅读,而且这个故事还触及了很多人心中隐秘的愿望。你们是不是也曾经梦想过突然有一天,发现世界上还有另一个自己,或者远在天边,或者近在眼前。他有你不会的技能,而你的长处又刚好是他的短处。有了对方的助攻,你们就可以变成无所不能的完人你俩可以随意地交换身份,体验不同的人生。而且没有别人可以看透。这想一想确实是很让人激动。
有的小朋友说,这与《王子与贫儿》不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吗。王子和小乞丐交换了身份,小乞丐竟然成了明君,而王子也在历练中懂得了人间疾苦,结局皆大欢喜。王子与贫儿交换了人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丰富了人生体验,懂得了疾苦的意义。
而在小女孩夏令营里,邂逅的两个小洛特也是这样。她们的相逢,让彼此变成了更加成熟,更加完整的人。在小说里,路易斯和洛特虽然是双胞胎,但是可各有各的脾气和秉性,也各有各的品味和爱好,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看完故事的开头,我们都会觉得这对儿双胞胎,除了长得一模一样,再没有什么相像之处了。她们的成长背景,性格,口味全都大相径庭。模样的酷似和行为举止的反差,为小说带来了很多令人捧腹的笑料。
原本路易斯从小被有钱的爸爸捧在手心里头,性格霸道拔尖。洛特跟着没钱的妈妈吃苦受罪,性格内敛乖巧。可是互换了身份之后,不明真相的人们发现,稳重自律的洛特失去了家务能力,学习成绩下降,还在学校暴揍同学。老师看到她丑陋的字迹,更是认定她已经到了身心崩溃的边缘。不过,这个新的“洛特”也不是一无是处,她的性格变得活泼自信,整个人都变得更加明朗了。这也难怪,因为她真实的身份是路易斯嘛。
而真实的洛特替代路易斯出现在爸爸家,简直就像是救世主降临,她的学习成绩一飞冲天,管理家务井井有条,让懒散贪财的管家对自己言听计从,还和追求爸爸的千金小姐斗智斗勇。
随着故事的发展,双胞胎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都对她们的变化百思不得其解。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则会惊讶地发现另一个事实。其实,这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她们的差异并不像我们最初以为的那么大。路易斯和洛特的差异,有先天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她们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所决定的。
就像一位哲人说的,人们的性格都是事先写好的篇章,但后天的经历为篇章标上了重点符号。内敛稳重的洛特因为生活的重压表现得暮气沉沉,可是来到了富有宽松的环境,就显现出果敢坚定的一面。她发现管家在克扣爸爸的生活费,立刻把她叫来问话。一个小姑娘把大人逼得面红耳赤,无话可说。
这一番雷厉风行,简直有贾探春协理大观园的风采。更不用说在面对威胁她们一家团圆的伊雷娜小姐的时候,她表现出的机灵泼辣,寸步不让,让工于心计的伊雷娜大小姐都有些招架不住了。
而路易斯来到经济拮据的妈妈家之后,她逐渐从任性的大小姐变成了温柔的小管家。为了支持妈妈,她学着做饭,学着做家务,她为自己的笨手笨脚感觉到焦虑自责。不过终于还是学会了很多,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掌握的技能。就像小说里写的,路易丝觉得自己正在变成洛特。洛特也觉得自己正在变成路易斯,她们俩都成了一半是自己,一半是对方的新人。
这可能就是成长吧!让你变得越来越不像你,也让你变得越来越像你。不过在卡斯特纳的小说里,需要成长的不仅仅是孩子,家长和成人也同样要经历成长,不断地反思和经营自己的人生。比如书里的父母,他们年纪轻轻便结婚生子,但两个人还少不更事,心里只想着自己。爸爸只想着事业,压根不为家里付出,妈妈觉得自己被漠视了,就负气要求离婚,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处境。他们的分手就像一场儿戏。然而这出儿戏,不仅永远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双胞胎女儿的人生走向。
卡斯特纳借此向成人世界抛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大人总想教育孩子,可是却忘记了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不要自私自利的时候,家长却自私地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轨迹。父母总是在强调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多少,放弃了多少,可是却很少意识到,孩子给了自己多少爱,无条件地包容自己多少的缺陷”。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一个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不完美,都会犯错。孩子可能会犯错,大人也可能会犯错。而且大人的错误,有时候还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不过,卡斯特纳用“两个小洛特”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严重的错误都是可以弥补的。
比如小洛特家的错误,虽然是很多年前,爸妈因为年轻和草率犯下的。可是,这个错误仍旧有改正的机会。毕竟,父母和孩子一样,都会在错误中成长。用书里的话来说就是“失去的幸福就像耽误的功课一样,还能补回来”。
在《两个小洛特》里,这对儿双胞胎互换身份,张冠李戴,穿针引线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帮爸妈完成他们因为分离而被耽误了九年的功课。事实上,爸妈在分手之后就后悔了,只是不知道如何弥补。爸爸虽然功成名就,但是离婚之后再也没有写过一首快乐的曲子。妈妈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连带孩子出去玩都成了奢望。
九年的时光,不仅让双胞胎从婴儿长成了少女。也让爸妈在寂寞苦涩之中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爸妈在双胞胎的巧妙安排下,终于重逢之后,再也没有争吵,只为彼此荒废的青春而感慨。他们清楚地看清了当年选择分离的草率,也重新感受到了对方的可贵。
妈妈觉得爸爸看上去像一个真正的丈夫了,爸爸则惊叹,妈妈依旧那么年轻,那么美丽,他们都明确地意识到当年的分离是错误的。或许,现在修正错误还能来得及吧。在一家四口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曾经分崩离析的家庭又聚合在了一起。爸爸不用“工作”这个借口逃避家庭责任,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了家庭。妈妈也不再计较得失,给了爸爸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所以,《两个小洛特》看似是一场由两个孩子主导的闹剧,实则是一个家庭同舟共济,共同成长,弥合人生裂痕的严肃故事。这或许就是《两个小洛特》经久不衰的原因。
从这部作品出版直到现在,差不多每隔十年,它就会被重新翻拍成电影。电影的背景与时俱进,70多年间从20世纪40年代的德国,变成了21世纪初的美国。不过故事的内核一直没变,这一家人一次次地经历分离,成长,又一次次化险为夷地修补了人生当中的错误,获得了美满的结局。
这是一个让人百看不厌的故事,也是一个让我们燃起无限希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