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基,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面对发展新要求,必须通过教育改革激发人才活力,让每个人都能发挥价值,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打好教育基础,培养实用型人才。基础教育要重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课堂中融入科学实验、项目实践,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解决问题的习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紧跟产业发展,形成需求匹配。大学教育要瞄准科技前沿,既要教理论知识,更要设置实践课题,培养学生创新与研究能力。各阶段教育相互衔接,形成"基础扎实、技能过硬、视野开阔"的人才培养链。
打通创新链条,释放人才价值。校企合作不能停在纸面上,既要让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开展实训课,也要让教师团队深入企业,与时俱进。提高科研人员成果收益比例,探索技术入股、利润分成等激励方式,让创新者有干劲、有回报。只有拆除产学研之间的"玻璃门",才能让人才能量充分释放,产生价值。
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创新热情。改变“唯论文”的评价方式,企业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老师傅和实验室里的研究员同样值得尊重。建立类"创新风险共担"机制,给予科研项目试错空间。为青年人才提供创业补贴、项目启动资金,同时,增大青年才俊和老教授、老师傅们的交流机会,碰撞思想火花。同时,应同步完善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配套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创新者轻装上阵,心无旁骛。
人才发展如同培育森林,土壤改良与修枝剪叶缺一不可。当教育体系能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当创新制度能点燃奋斗热情,当社会环境能包容多样成长,自然会涌现百花齐放、英才辈出的生动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