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1)关于教育作用

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哲学命题,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2)关于教育对象: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

(3)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

孔子致力于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孔子提出由平 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即“学而优则仕”。

(4)孔子关于教育内容的观点

《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文化知识,包括“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孔子的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5)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

第一,因材施教。孔子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第二,启发诱导的原则。孔子在《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第三,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四,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

①立志有恒。《论语·子罕》:“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孔子教育学生要“志于仁”。“仁”是孔子的最高道德标准。

②自省自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身体力行。“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信,行必果”。强调“听其言而观其行”

④改过迁善。要对自己的错误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他人的过错采取谅解的态度。

(7)教师观

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1.孔子生平 名丘,字仲尼(前551年-前479年) 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于鲁国...
    _新歌简语_阅读 4,276评论 0 0
  • 说到教育怎么能不提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孔子是一个致力于将毕生精力投身于教育的伟大人物。在中国教育...
    白宣便笩阅读 3,382评论 0 6
  •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家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胖卡_9260阅读 5,878评论 0 0
  • 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的混乱时期,这一时期礼崩...
    七禾禾禾阅读 8,484评论 1 12
  • 看到十一年前的博客,还是波澜乱起的,文字有这个功效,随时带你进入那个情景,重拾岁月,过去心不可得,当下心不可得,未...
    纵情嬉戏天地间阅读 2,3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