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家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一、教育对象:孔子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

二、教育目的: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三、教育内容:孔子继承西周以来“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可以总结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公子还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由此提出学习过程中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即学、思、习、行。

五、教育作用: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孔子提出“庶、富、教”的观点。他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对教育的个体功能,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即人的先天本性相差并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