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由于工作原因,错失了与伙伴们和合的机会,自己勉强出一篇,写总比不写要好一点。希望下次可以尝试和合技。
有些事情急不得
16岁那年,阿二从苏州来到大上海。
顾不上欣赏申江水暖,豫园花香。
他数着时辰,等着天光亮,一门心思想着陆家嘴,未来,他要学徒呆的地方。
今天,他就要拜在老裁缝师傅的门下,从此,一针一线学做旗袍。
师傅说:
“上海的女人,是全中国女人里最爱美的, 她们对旗袍的眼光顶顶挑剔,合了她们的心,可不容易。”
“只要学好做旗袍,就算有了一门傍身的手艺。”
他忙不迭点头,“嗯,学好手艺,我不怕苦,我能吃苦。”
师傅却说:“能吃苦不算啥,耗得了功夫才是讲究”
量体、制版、裁剪、盘扣,哪一样都是细功夫。
哪一样,都需得浸在里面,让天长日久熬出个小样儿,再让天份成全个造化。
三年学徒,帮三年。
大家都说阿二的眼睛毒。
来客的三围、体型的优缺点都在阿二的眼里。阿二就是一把活尺子。
小师弟问阿二:
“师哥,你怎么还不出活?你来的最早,却还在学徒,这怎么养家?”
阿二回答:“有些事急不得。”
你看:
尺寸拿捏的好,旗袍就有了魂儿,就是客人的好衣服。
尺寸拿捏的差,衣服就成了死物,平白就让客人出了丑。
“要学的太多、要练的也太多,基础功总是要慢一点,师傅不肯让我出活,他是在栽培我。”
时光荏苒,又三年。
木尺子被阿二摩挲着透出光亮儿,画版纸被阿二翻看着卷了边角。
阿二在灯光下琢磨着盘扣,体会着客人的喜好和特点,想透了一点,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小师弟成了大师弟,帮着阿二做助手。他又问:
“师哥,你看这大户人家真讲究,盘扣的样式也要跟着一年四季走,12枚盘扣,各有各的花形。做上她一家的旗袍,就要你一个月的手工。有这时间,你都做3件了。”
阿二回答:“有些事急不得。”
你看:
合体的旗袍,就随了客人的气韵。跟着客人一静一动、站坐有序、浑然一体,盘扣就是细节,就是这身衣裳的点睛之笔,带着客人的风度,就是客人的影和形。
做好了,客人就会喜欢、就会当心保管,咱们的心血才不会白费。
三年之后再十年,十年之后数十年
阿二成了耄耋老人,在养老院颐养天年。
小师弟的孩子从大洋彼岸打来电话:
“阿伯,你做的旗袍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啦,就是那件蕾丝绣花的。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你的手艺。侬好厉害啊”
阿二慢慢地回答,带着旧时的回忆:
“晓得啦。那件给影后胡蝶的旗袍,我一直记得呢,白色蕾丝最难搞,还是从英国进口的。绣起来用了三个月,有些事情就是急不得。”
世事变迁,审美幻变。
这世间的美好,总是不会急在一时。
时尚去了又回,
海派旗袍终于在一代匠人们的坚持和努力下,得以传承下来。
人物原型:褚宏生
参考资料:记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上海旗袍匠人 褚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