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的树

伍尔夫曾在她的书中写道: “真是奇怪,她想,为什么人在独处时就会偏爱没有生命的东西;树啦,河流啦,花朵啦;感到它们表达了自己;感到它们变成了自己;感到它们懂得了自己,或者其实它们就是自己;于是便感到这样一种不可理喻的柔情,就好像在怜惜自己。”

像我最近很迷恋一种树,每个人都应该对它有印象,在以前的动物世界里总有一个场景,一棵光秃秃的树,有一个荒芜的地方,全部树枝只向着一个方向生长。

很想知道它的名字,但在度娘和知乎都查不到。

只查到这是树对光合作用和周围环境的一种主动追求。 常常想它应该有个偏执孤独的名字,它不应该是为了追求光合作用而生长成这样。

如果它是个人,肯定是个白发苍苍但发量寥寥的老头,坐在摇椅,拿着烟斗,随着烟雾,眺望远方,在固执地等待着什么。看起来就是一个怪脾气的老头,生人勿近,在偏远的地方独居,但泛黄眼眶中的期待却矛盾地让人联想到他的柔情。

每棵树都千姿百态,换个地方,换个心情看,可能它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树好像温柔,多情,又坚韧。

和树一起,人也变得简单些。 它让人开始享受一些很简单的东西。也许一片半枯的落叶也能让人想起那段近乎遗忘的曾经,也许一缕透过树叶的阳光也能让人会心一笑,也许树桩背后的岁月也能让人忧伤半刻,也许叶子的味道也能让人回味童年,也许活泼的绿摇摆的黄也会让人想起谁…… 幸好树没有像童话世界里一样拥有人类式的思考能力,否则人向树木所寄托的情感,将变成武器。

人之所以向树木倾诉情感,除了树善于倾听,就应该更在乎树的陪伴吧。 树不在走,它永远在原地,也许它被无情砍伐,也许它被迫迁离,也许它不甘枯萎,但起码都不是它愿意的,但人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
    囡囡家的猫阅读 1,079评论 0 0
  • 有些人会在梦里创造一个传奇,有些人现实世界里就是一个传奇。 金庸通过武侠小说的创作,满足亿万读者对英雄的想象,自己...
    杨文华阅读 2,312评论 2 1
  • 七十年代的城郊 秋日午后的阳光 舒适惬意、光影斑驳 咯吱作响的单车 缓缓地驶在林荫道上 秋风徐徐,长发肆意地飘动 ...
    彦翔空阅读 4,71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