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平衡问题更加尖锐,消费增长疲软,我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两个方面,国家间贸易合作滞缓,人民消费水平保守。
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疫情防控能力处于领先地位,在困难时我们独善其身,在困难过后我们兼济天下,充分彰显大国担当,积极协助各个国家抗击疫情,加速国际秩序恢复。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仍持尖锐化发展,但中国将更加重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帮助其他国家渡过难关,促进自身经济活力。因为我们民族深谙,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何涵义;因为我们民族深谙,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国际秩序尽快恢复,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中国疫情已经入防控期,全国经济也在稳健恢复,但疫情过后,个人消费水平增势劲头乏力,未达到预期。很大原因是受到疫情影响,亲眼历见生命在病魔中的脆弱无助,人民心理有不同程度的创伤,老百姓消费热望不高,更趋保守。这大量流滞的金钱,发挥不了作用,在“生产---消费---再生产”这一闭环的经济活动中,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后劲不足,工厂机器开工率下降,产能下降,物价提高,百姓手里的钱就贬值了,消费将更加保守,有钱不敢花,有机器不敢生产,最后经济就一潭死水。
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首先,就是鼓励百姓消费。那么怎样让老百姓有安全感、敢花钱、乐花钱呢?采用货币政策,第一,提高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第二,向市场中投钱。这两个顺序很重要,如果先向市场投钱,生产者看到市场消费力不足,也不敢开动机器,得到的补贴当然是攥在自己手里。反之,如果先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消费主动性提升,此时,生产者看到市场消费需求上涨,又得到国家政策优惠或资金扶持,自然愿意开动机器。
为什么这里突出to C端的消费疲软,而弱化 toB企业的消费增长呢?在一个由toB企业B1,to C 企业B2,和C端消费者组成的简单经济模型---“B1---B2---C”中,处于中间的企业B2,又服务于 C 端。因此,只有增加了C端消费的欲望,B2才能有收入,B1才能有订单。
如此,我们知道了提高C端消费积极性的重要性,那如何寻找消费增长点呢?传统行业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知道,传统行业的消费,如:吃穿住行,很容易造成盲目消费,对资源环境都是极大的浪费。再者,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贸易进出口的限制,我国粮食相对紧缺。国家政府为了百姓着想,稳定物价,倡导节约粮食,保证人民吃得起粮食,但粮食总产量并不乐观。而衣服和汽车这类消费品,对环境不友好,不建议刺激消费。大城市房价一直是居高不下,这广大青年人的心病。显然,短期内通过刺激房子消费提高国家经济活力也不现实,但这并非不可以转化为增长点,这点我们随后分析。
那么,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一个,就是“娱”,线下娱乐,旅行、影院、这类娱乐方式受疫情影响暂不大力提倡。但近几年,线上的虚拟消费增势迅猛,比如我们熟悉的知识付费、游戏充值、VIP影视和衍生产品的发展,再有我国5G技术高歌猛进,2020年投资2300亿元,人工智能、物联网勇往直前,寻找线上消费的增长点变成了众互联网及泛互联网企业的“大蛋糕”。今年,亚马逊的强劲表现,着实让众企业红了眼。此外,我们更应该加速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的研发,加速传统家居智能方案优化。不仅要考虑如何智造智能家居,让消费者有理由丢掉旧家具,更应该考虑,如何为传统家居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促进资源充分利用,将促进环境友好型消费作为企业生产理念,为消费者呈现多元的消费选项。
让我们将目光转向最后一个问题,房子,一直是梦想在城市发展的青年人的心坎。近年来发达城市望不可及的房价,引发的不单单是住房问题,还有人才流失,人岗不匹配,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很多父母收入一般的家庭背景的渴望在大城市立足的孩子,因为住房问题不能在更加发达城市工作、不能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蜗居在四五六七八线城市,找一个安稳的工作,原本优秀的人才“大材小用”,个人能力增长得不到充分地提升,对企业和社会来说是极大的损失。解决思路有两个,如何促进城市住房改造,城市空房率高与人在城市购房意愿高这对矛盾,其实是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利益冲突 。这里我们不太可能要求房价下降,损害开放商的利益,也不可能解决通过补贴解决本就“僧多粥少”的城市购房问题。
在共享经济和“单身社会”的盛行下,如何通过规划城市住房,使得房屋格局与消费者收入结构更加匹配,来解决城市青年住房问题。既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减少空房率,盘活实体资产,降低青年人的购房压力,又不牺牲居住体验,不牺牲开发商利益,是一个值得市场深挖的点。
再者,随着5G技术、虚拟现实、云计算的发展,企业业务上云成熟,远程办公将更加方便。互联网公司非核心岗位,都可以支持异地办公,远程办公常态化,这也能很大程度上缓解住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