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成为谁,就去靠近谁。
这句话起来很轻松,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就像写文章,大家都说其实写作很简单。写作确实简单,但是写出好的作品来却不简单。
自从开始学习写作后,我就在想怎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要从哪里入手。
当你想学一个东西的时候,先找到这个厉害的人,然后去模仿他。
1
我想要写好文章,第一步是开始写,第二步是找到我想要学习的对象,第三步是深度学习,第四步是出成果。
规划好了一、二、三、四,思路好像很清晰,但是实践起来才会发现,真的不是这么回事。
开始写作之后,每天我都会花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各平台看优秀文章,没事拿起手机都在刷文章,但是看了这段时间,发现自己还是没有长进,我的时间难道被狗吃了,那些时间付出了感觉无意义,换来的还是不知道。
不知道就继续看,继续看还是不知道。
仿佛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道理都是相通的,只有找到写作的底层逻辑,才能写出满意的文章。
2
看永远不会写出好文章,就像开车一样,你知道应该人行道应该减速,没有人的地方可以加速,但是上手之后才发现,脑子都被扔到路面了,根本不知道脚该怎么办,手该怎么办,只有经过多次的练习才会很好地控制方向盘、离合、刹车,才知道什么时候要减速,什么时候要加速。
那这种变化就是思考,只有进行了深度的思考,技术才会越来越好。
成甲在《好好思考》里面提到一个事情,刚开始工作的几年,成长的速度最快,干活最卖力,但是几年之后,发现自己的工作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想要突破,却找不到方法。
刚接触工作时,对工作不熟悉,所以会花很多时间学习,进步快。但是熟悉了工作之后,不知道该学什么,人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还在用以前的方法工作,这样肯定不会有进步。
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自己的能力没有跟着自己的年纪增长,成长也就无可谈起。
这时候,能力不是判断你工作表现的唯一标准,会思考的人才会占据上风。
会思考的人遇到问题时,会主动去寻找出路,会寻找另一种方式解决问题。
3
写作也是如此,不仅要学会看,还要学会思考。
多看只能让你去判断这篇文章你喜不喜欢,好不好,但是不能让你学会。
想要学会写文章,在看的同时,要多去思考,这篇文章为什么好,要从多方面去分解,它的选题,它的标题,它的思路,它的逻辑结构,它里面的行文安排。
这种思考简单来说就是写作的模式。
看过很多文章之后,你会发现一个作者他的写作模式基本上固定,同类的文章有相同的写法,比如说人物稿,拆书稿,一般的新媒体文章。
掌握写作的写法,才能更好地下笔。
4
想要更好地输出,必须要保证好的输出。
这点做得不好,所以需要反思。
不会引经据典,也不会信手拈来,主要原因还是平时的积累不够。
写作,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很重要,就像建造房子,需要一块砖头一块砖头往上垒,而素材就是建造文章的房子,需要不断地往里面砌砖块,找素材。
既然选择了写作,就要去耕耘,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不是每天喊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