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人间
林永权,福建泉州人,字衡之,号燕泥阁主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历任永安市美术家、书法家协会主席27年,永安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泉州是个人文底蕴相当深厚的城市,保留了中古以后相当完整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且以活态的形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日常,特别是在艺术方面,这里的建筑、音乐、诗歌、绘画以及书法,一向传承有续,代有能人。从泉州走出去的艺术家,他们的身上大多怀揣着独具泉州特色的韧劲、灵性和好古情怀,特别是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往往成为他们后来艺术创作灵感的来源,并且在作品中打上鲜明的印迹,这种本土原生的印迹一旦上升到与形而上的艺术层面并与现当代国内外文化艺术语境对话之后,经常会以一种生猛但又可控的艺术语言呈现,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蔡国强的火药艺术就是从他少年时期放鞭炮的场景得到灵感,火药爆炸时的炫目和结果的不可预知恰是东方道家思想模糊性和法自然的象征,蔡国强却以西方理性精准的计算让这种爆炸变得可控。中国烧瓷过程当中的窑变同样因为潜藏着许多未知的可能而使创作过程值得期待,中国的水墨画和书法同样一直游走于技法的纯熟和瞬间求知的自然绽放,书画家们在熟练掌握了各种艺术表现技法之后,一直在理性和自然的两端寻找适度的平衡。
林永权作为一个从泉州走出来的艺术家,少年时期家乡的烙印一样在他身上存在。家庭的熏陶往往是一个人走上艺术之路的起点,林永权出生在泉州城南片区,这里曾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集散地,保留了许多非常传统的海洋文化印迹,这里向来是藏龙卧虎之地,并且对家庭文化的传承极为重视。林永权的父亲师从泉州当地名家曾振仲先生并写得一手漂亮的颜楷,他的长兄也喜欢写字,这使得林永权很早就开始接触书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类宣传画、大字报遍布街头,林永权以涂鸦的形式开始模仿,慢慢的由水彩开始,逐步接触到国画、版画、连环画、油画、水粉等等,虽然学得有点杂,但这种自由天性驱动下的激情模仿,给他后来正式走上艺术道路予很大的影响。
成年后,他长期从事装饰设计工作,许多思路和灵感往往是从童年时期对各类题材的模仿和各类绘画工具、材料的熟悉当中获得的。他曾经以老子《道德经》为题材,设计了近百幅道教插图用于福建永安市的中华汉文苑摩崖石刻,就是得益于他小时候临摹连环画的基础。上世纪七十年代他所创作的《深山擒敌》连环画获全国连环画展二等奖,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动画制片厂曾计划把它改编制作成动画片,由于经费等问题搁浅,但不管怎样,获奖和出版本身已经证明了他在连环画领域的实力。他所创作的雕塑“姑嫂塔”参加全国城市雕塑展获得铜奖,证明了他在雕塑领域的水平。
所以,林永权在美术的诸多类别上是个多面手,显得有点杂,但这种杂恰恰是那个时代出来的美术爱好者们共同的特点,尤其在泉州,由于文化和艺术积淀的深厚和多元化,使得许多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孩子可以很轻易的接触到各种艺术门类。我认为,儿童时期的广泛涉猎对一个人将来的艺术发展至关重要,不一定都要有名师指导,但兴趣和广泛的模仿本身已经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埋下了艺术的种子,无法确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契机,或名师的指导引领下,这些种子就会长成参天大树。蔡国强除了在火药创作之外,在艺术表现上所涉及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都有所表现并取得成就,跟他小时候在泉州野孩子似的瞎玩、瞎弄不无关系。林永权是个艺术的痴迷者和苦行者,由于受生活现实的限制,并没有往专职艺术家的方向发展,而最后选择了装饰领域,但在各类家居和工程项目装饰上,他无法摆脱作为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执著和精益求精。
在现下的人文环境下,由于大众艺术认知和欣赏水平的局限性,影响了他们的审美接受能力和眼光,使得艺术家的艺术行为和商业行为经常发生矛盾,这种现象往往困扰住许多有情怀的艺术家,在经费、观念、人情、风险等各种因素干扰下,艺术的理想最后大多屈服于实现的商业现实,尤其是对许多有想法、有实力,但名气不是很大的艺术家们,他们很难把握话语主动权。
同时又因为作为艺术家本身固有的执着和善良天性,在商业行为中反而成为他们致命的弱点,执着被指责为固执,善良被当成是幼稚,艺术在现下的商业生态面前被打得体无完肤,艺术家从商意味着他时刻都要在艺术和商业之间进行两难的抉择,能够在这种两难中找到各方面都认可甚至满意的平衡点是很难的,要么你足够强大,要么你足够智慧,显然林永权在这两方面都处于劣势,他的智慧和灵性在艺术上,而不在商业上,所以在那些被外界美其名为艺术的商业工程项目和行为活动中,林永权老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