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无用”之学的价值:拔河绳上的“小勇士”

  小赵是班里的“小刺猬”。他胖乎乎的,胳膊像小莲藕,力气却大得惊人——作业本被他揉成纸团扔过教室,前排女生的辫子被他拽得哭出声,连最调皮的壮壮见了他都绕着走。每次批评他,他就梗着脖子瞪眼睛,像只竖起尖刺的小兽,可我总觉得,那尖刺底下藏着的,是想被看见的慌张。

  这周要拔河比赛,孩子们七嘴八舌地选队员。“要力气大的!”“谁能拉住绳子不松手?”讨论声里,小赵坐在角落,手指抠着桌缝,耳朵却悄悄竖了起来。我故意提高声音:“咱们班谁力气最大呀?”没人说话,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小赵的脚在地上蹭出沙沙声。

  “老师觉得小赵力气大,”我走过去,蹲在他桌边,“想不想帮班级赢比赛?”他猛地抬头,眼睛里全是惊讶,好像在说“真的吗”。我点点头,他攥紧的拳头慢慢松开了点。

  比赛那天,阳光把绳子晒得暖暖的。小赵站在队伍最前面,绳子勒在他肉乎乎的肩膀上,他却没像平时那样发脾气,只是抿着嘴盯着对面。旁边的小雅有点怕他,往旁边挪了挪,他看见了,悄悄往另一边让了让,给小雅留出点空。

  哨声一响,孩子们的加油声快把操场掀起来了。我站在旁边喊“小赵,使劲!”,忽然看见他把绳子往怀里拽的样子——脸憋得通红,额头上全是汗,平时挥拳头的力气,全用在了这根绳子上。绳子一点点往我们班这边挪,队伍里有人喊“跟着小赵的节奏!”,他听到了,脚步踏得更稳了。

  “赢啦!”绳子过线的那一刻,全班都跳了起来。壮壮第一个冲上去,拍着小赵的背喊“你太牛了!”,小雅递给他一块糖,小声说“谢谢你”。小赵站在中间,手还紧紧攥着绳子,脸上的表情怪怪的,好像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开心,嘴角慢慢咧开,露出两颗小虎牙。

  回教室的路上,孩子们围着他,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刚才他多厉害。他走在中间,肩膀挺得直直的,不像平时那样缩着脖子了。我听见他小声说:“下次我还帮大家拉。”

  晚上改日记,小赵用拼音写:“大家为我加油,我很高兴。我以后不打人了,要和大家一起玩。”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人,手里拉着一根长长的线,周围画了好多小圆圈,大概是欢呼的同学吧。

  我忽然明白,那些被叫做“没用”的活动,其实是给每个孩子搭了座桥。小赵的力气,在课堂上可能是“麻烦”,但在拔河绳上,却成了最棒的礼物。看着那个开始会帮同学捡文具、会说“对不起”的小赵,我知道,那根绳子不仅拉来了胜利,更拉着他走进了集体的温暖里。

  原来每个孩子都想被喜欢,只是有的孩子还没找到正确的方式。而教育,就是帮他们把力气用对地方,让他们知道:被大家需要的感觉,比挥拳头痛快多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