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般的用户,篮子一般的运营,疯子般的产品人”。用这个描述AARRR模型再适合不过了,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运营和产品的同事们永远在和用户死磕。用户是人性的,该来的总会来,要走的留不住,对根结底都是要回归产品,解决用户的真是需要,降低流失率。
*AARRR即获取用户、激活/活跃用户、用户留存、获取收益/盈利、传播;是互联网应用中的5个用户生命周期。
积分的定义
积分是不同产品在不同发展阶段下作为产品内部的虚拟货币或一般等价物的一种手段。如在电商类产品中可兑换礼品;在知识共享类产品中作为资料下载、问答的消耗品。
积分的产生
在传统的餐饮、零售业这些应用场景中,积分起到杠杆连接的作用,通过积分引导消费者去到指定商户进行消费。既为本地商户增加了客流,也为积分用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变现渠道,激活了线下商业活力。在“新零售”的概念下,积分制或许是一个链接线上线下很好的桥梁。
积分的作用
1、增加用户粘性(激活/活跃用户)
2、有助于拉新(获取用户)
3、提升转化(获取收益/盈利)
4、提高留存(用户留存)
5、弱化用户错误行为
能够一定限度规避用户错误的使用行为,如刷广告,发布敏感信息等。可以通过降低用户积分,甚至封号处理等方式起到弱化作用。
6、对应用中用户行为有导向性作用
向用户传递产品能够提供的服务和功能,引导用户理解、使用并熟悉产品,从而达到用户发生产品人希望用户发生的使用行为。
搭建积分体系
1、明确目的
结合产品现有时期的核心需求和产品规划,对获取用户、激活/活跃用户(偏向刺激用户活跃)、用户留存、获取收益/盈利(强调积分本身的兑换价值)、传播(协助应用进入成熟期)等5个生命周期有所侧重进行积分体系设计。
2、分解功能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于应用的各项功能进行梳理和分解,归纳平台用户的不同行为,找出需要鼓励的行为。
3、分解用户行为
对于用户行为或者用户可进行的操作进行细化分解,比如用户完成帐户设置可以分解为上传用户头像、完成邮箱验证、完成手机验证等方面。具体的分解细化到用户的每一个不同操作。对用户行为(操作)的分解,不仅仅从产品价值的角度,还要从用户的角度,查看在这个产品上用户所有可能进行的操作,尤其是一些负面操作,不希望发生的操作经常会发生,在分解的过程要区分开。
4、根据用户行为确定奖惩规则
4.1积分的获取
完成上一步操作后,形成一个详细的用户行为列表,根据产品的需要,对这些行为进行分类和评价,给予每一个操作一个“鼓励程度”的评分,并且根据不同操作对于产品价值的贡献权重,来分配相应的积分数值。用户在产品内的停留时间、互动频次、交流深度、信息完善度、页面访问数等等,都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激励。根据鼓励程度,结合实际确定积分加分值及期限制,形成详细的积分体系表。尤其对每一行为进行积分分值确定的过程还同时考虑可能导致用户过度投机刷分的行为产生,避免积分体系发挥不了激励作用。
4.2积分的消耗(考虑期望配比和价值产出)
期望配比:积分的效用与用户期望的比值,即可理解为用户对积分的满意度,也就是说,如果你每天完成任务,持续一个月后获得了1000积分,而兑换门槛为1500分,你不仅不会继续做任务,还会丧失对产品本身的兴趣。比如最高价值的商品的兑换条件是什么?是否是一个可达到的值,预计在用户群中能够占比多少?积分可被消耗的最低门槛在哪个位置?兑换的期望能否满足80%的用户?
价值产出:比如以积分为指标的会员制度,在不同等级拥有不同的特权,满足了用户对于有身份、被尊重的社会需求,这是一种价值产出。活跃用户与积分数值必然存在关联性,所以体系中拥有大额积分的用户是极少数,其余根据产品的用户规模、生命周期等分布在中低层,低门槛的积分消耗频次高,因此在控制好头部诱惑可靠性的同时,需要增强底部资源的效度。
积分体系版本试运行
完成应用积分体系设计后,进行积分体系上线试运行阶段。在试运行的过程中发现积分体系中的各种不足之处,并对此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针对不同用户行为项分值和正负激励项加以测试,根据用户不同行为项的操作和体验效果,对分值和正负激励项进行调整优化。
积分体系阶段性调整
根据产品的发展周期,需要对积分体系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在不同的时间段,产品需求希望鼓励用户的参与行为是不同,因此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对积分体系进行一定的调整,尤其是当产品进行了大规模的功能调整(增加或者删除功能等),更需要调整积分体系使其与产品发展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