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产品供应发展到了流通阶段,其特征是,(1)丰产不丰收(2)勤劳不致富(3)卖比种更重要。流通决定生产,谁买听谁的,种什么?什么品质?谁买谁说了算!
大流通格局
本地生产的蔬菜不仅仅供应本地,而是供应到更广泛的地区;本地销售的蔬菜也不仅仅来源于本地,而是来自全国各地。农产品滞销,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全国大流通,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的枣卖不出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被大流通企业看上。大流通企业不卖你的枣,或者滞销,或者形成价格战。大流通企业使得农产品形成全国采购,全国销售的格局。原本从云南拉往北京的菜,走到武汉,得知新疆价格更好,转向西行,直接去新疆了。
价格由流通决定
举个例子:廊坊产的白萝卜北京的零售价格低于廊坊。调查结果是,北京新发地大经营商成片包销,廊坊没有类似新发地这样的市场,廊坊的经销商是“彩货”,就是一大车蔬菜,要多个品种,到廊坊再批发给零售商。而北京是零售商直接到新发地上货。在北京少了一个环节,所以北京的市民买到的廊坊产的白萝卜比廊坊市民还便宜。
对市场变化的判断
我们都听到,或看到大蒜价格“奇高”,今年又“奇低”的现象。对于这种变化似乎没有什么招数可以预判。“新发地人”给出的“妙招”,由种子和农资销售情况判断农产品的价格走势,趋利避害。种子和相关农资热销,收获时滞销。
农产品供应的出路
来自北京新发地市场的数据:
(1)全国农产品电商销售总额只是北京新发地市场的1.4%。全国可不止一个新发地。(2)全国菜地直接进超市的总额只是超市总经营额的4.3%。
政府、各类“创客”们!想想你正在努力做着的“伟业”,如何思考?从哪里开始?解决什么问题?等等等等......。
回归市场,把握市场规律,似乎不难,但真的不容易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