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早起:无闹钟、不参团、不打卡。
作者亲历,度过了4年的早睡早起生活,这期间,从来没有用过闹钟、没参过团,也没有打过卡。
你肯定会说,早起或许可以,不参团不打卡也可以,但不用闹钟叫醒并坚持时间长达4年,简直不可思议。
以我为例,我是正好相反的一类人,晚上睡得很晚,就算闹钟叫响也不一定起得来,还为自己找足了借口,什么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人等等。因此,我是最没有资格谈早睡早起的人。即便每天为了工作不得不早起,那也是痛苦的体验。所以,暂且听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吧。
作者写道:坚持早起给他创造了大量的可支配的时间,生活状态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而在这一过程中,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甚至变得更好了。
作者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受一些世界名人的启发,这些名人都有早起的习惯,比如:巴菲特每天6∶45起床;乔布斯每天6点左右开始工作。
书中引用了芝加哥大学的克雷特曼与德门克的实验发现: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几个节点醒来,就会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这个理论让作者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人们睡了很长时间,但醒来后仍然是精神不振,原因就是醒来的时机不在睡眠节点上,而是在睡眠周期中。
早睡早起,使作者明显体会到:时间安排得更清晰、身体更强健、精神状态更平和、锻炼氛围更安静。通过专注的学习,心态更加从容,从而收获了持续的个人成长。
那么,如何认定早睡早起的时间呢?
大众养生网是这样写的:早睡早起最佳时间一般是晚上10点左右睡觉,在早上6点左右起床,早睡早起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体质。
既然早睡早起这么重要,那么,你如何才能做到早睡早起呢?作者认为:
1、人们要顺应规律,适应自己的时间就是最好的选择。
千万不要追求过早的起床时间,而让自己陷入不适或痛苦的状态。
早睡早起的观念真的适合所有人吗?对此,牛津大学研究生物学与人类睡眠的生物学家伍尔夫说:如果一个人想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那么他将需要适当的延长睡眠时间,让身体舒适,压力会自然而然地降低。
伍尔夫认为,过早起床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你的睡眠时间较晚又过早起床,只会让你睡眠不足,整日精神萎靡,疲惫不堪,做任何事情都打不起精神。
而另一项研究更加的有趣。2009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发表一项研究结果,这是针对美国20745名中学生智商与作息关联的实验,研究表明:智商IQ水平和睡眠模式密切相关,那些睡得很晚的人,智商普遍很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夜猫子真的更加聪明。
为什么高智商人群喜欢晚睡?原因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基因突变导致睡眠时间缩短,天一黑,体内的“生物钟”就兴奋,所以很多人喜欢夜间工作。
他们熬夜、不是无所事事地打游戏。而是因为越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头脑越有灵感,越容易思如泉涌。他们往往把最困难的工作放在这个时间段来攻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项研究证明聪明人往往喜欢晚睡,但不是说熬夜能变聪明。
综上可见,在早睡早起这个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高下之分。
2、中午需要午休。
午休非常重要,最好不要省去。
睡午觉是对睡眠的一个补充,可以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提高午后和夜晚的工作效率。尤其对于脑力劳动者,更应该午休。
有报道称,在一些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这就说明午休能够使心血管系统得到舒缓,并使人的紧张度降低。
3、工作时间安排不同。
有不少人,像医生、保安、电讯这种职业的,值夜班是常态,睡眠时间主要依靠生物钟调节。在不能保证“昼作夜息”的情况下,只能尽量为自己设计一个可行的作息计划,尽可能地保持比较旺盛的精力。
所以,作者认为,由于每个人的职业环境、个人毅力、认知程度、自身体质等等都不一样,是否适合早起,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尝试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