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讲的是五四时期成都封建地主家庭高家公馆罪恶与衰落,表达了对吃人的封建礼教和阶级压迫的控诉,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小说的主人公是觉新、觉民和觉慧三兄弟。作为大家庭中的长孙,觉新虽然接受着新知识的熏陶,有理想有抱负,但是碍于自己在家中特殊的位置和受封建礼教的约束过多,最终形成了懦弱和委曲求全的性格,思想与行动相矛盾,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被迫放弃了学业与爱情,生活是一场悲剧。而觉民和觉慧则不同,二人在“外专”读书,接受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都是新青年的典型代表。而相较于觉民平时的温和谦逊,觉慧更激进,时刻在抗争,真正的把生活变成了一场“搏斗”。
很久不读书,很久不写东西,大脑变得愈发愚钝,所以读完《家》后就是只在心中感觉五味杂陈,可是细品其中滋味,却又无从说起,想了很久,还是“搏斗”二字给我的心灵以最大的震慑。
作为一个女子,我是不敢想象自己如果出生在哪个年代生活会变得怎样的,学业无望,爱情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日常被封建礼教束缚,如果家庭不好,还得遭受阶级压迫,命运随人摆布,人世走一遭,不过悲剧一场,不过我可能都意识不到这是悲剧,因为在旧社会中人人都是这样的,而我也不敢保证我会拥有这种先进的思想,愚钝放在这好像更合适些。把主观代入后,我才真正的由内而外地敬佩觉慧。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我对书中处在长孙位置的大哥是更容易去悲悯的,可能是性格接近,所以我很理解他。但是对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反抗,一点都不在乎封建礼教的我行我素的觉慧,我始终觉得是不是太激进,太叛逆了些,自我代入后也才明白,旧社会需要这种反叛,也只有这种反叛,与封建势力搏斗,引领一场革命,才有机会拯救腐朽的旧社会。
今天是不是还需要这种精神,我想是的。我就欠缺了许多,“假颓”是我给自己的标签。在考入大学之前,新闻传播学是我最想学的专业,但是最后我学的并不是它,不是因为调剂,是我自己主动放弃了对它的第一选择权,分数不高,又对自己考研没有绝对的信心,所以给自己选择了一条更安逸的路走。现在想想不免有些遗憾,倒不是因为没学新闻,而是自己居然在18岁就缺失了一颗敢于拼搏一把的心,热血青年时期就选择向现实倚靠,那么毕业后会不会因为客观条件、长辈意见选择更安逸的工作,因为物质选择更容易让自己稳定的配偶?真是颓废实锤,脱离了封建礼教的支配,失去了阶级压迫,获得了人身自由后还不是被现实支配了,我想像我这样的,一定不只是我自己,不过想到这,显然“假颓”的标签更适合我些。
但要求人人都成为觉慧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都可以成为觉民:平时温和谦逊,但是涉及到自己的原则问题是会拼命反抗。《外婆的道歉信》中有一句话:“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当然世界这么大,人口那么多,人人都功成名就实现理想是不可能的,我们之中注定有些人要在平凡的日常中感悟生活的意义,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生活一定要是自己“搏斗”的结果,人生这场冒险拿主意的一定得是自己,那个不被世俗影响,不被长辈左右,不向社会妥协,最最纯粹的自己。无论你的人生已经过了几分之几,无论你正在或者已经经历过什么,或许有时真的会觉得力不从心,但是一定要对自己说:“没关系,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与生活搏斗,我还要征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