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是一位精致而犀利的作家,他的语言使人印象深刻,甚至是震撼的。”“铁生是一个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怨言,那种恶意的一个人,对世界充满了爱。”——余华
命运的巨轮从不因个体的悲喜而停下,在这宏大的叙事里,史铁生以其独特的生命轨迹,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与命运的博弈。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初读此句,只觉是他对命运无常的一种感慨,细品之下,却能感受到这背后蕴含的对命运不公的认知。当他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一把重锤瞬间击碎了他原本充满希望的生活。“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在这地坛的静谧中,他开始反思命运的荒诞与无常。他意识到,命运的安排从来不是以公平为准则,每个人都被抛入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轨道,或悲或喜,或顺或逆,没有太多的道理可讲。
但史铁生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中。他在《病隙碎笔》里写道:“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这不仅仅是对身体残疾的描述,更是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解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残疾”之处,可能是身体上的缺陷,也可能是精神上的困惑、能力上的局限。然而,社会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单一,以所谓的“成功”“完美”作为衡量标准,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和挣扎。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就如同一种无形的枷锁,让许多人在追求所谓“公平”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
史铁生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命运的不公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遭遇上,更反映在社会的种种现象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因为出身、财富、地位等因素,轻易地获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资源和机会,而另一些人则要付出数倍的努力,却依然难以摆脱命运的困境。这种看似“不公”的现象,如同社会的顽疾,不断侵蚀着公平与正义的根基。
史铁生并没有被这种社会层面的“不公”所击垮。他在《务虚笔记》中,通过一个个交织的故事,展现了人性在命运面前的复杂与坚韧。他用文学的力量,打破了现实的禁锢,让我们看到,即使在命运的泥沼中,人们依然可以坚守内心的善良与美好,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升华。“爱情,并不在伸手可得或不可得的地方,是期盼使它诞生,是言语使它存在,是信心使它不死。”他笔下的爱情,象征着人类在困境中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暗示着我们在命运的不公面前,不应放弃对希望和梦想的坚守。
“命运休论公道”,这不是消极的宿命论,而是史铁生在历经苦难后达到的一种生命的豁达与超脱。他用自己的作品,提醒我们在追求公平正义的道路上,不仅要关注社会制度的完善,更要关注个体内心的成长与精神的富足。我们不能因为命运的不公而自暴自弃,也不能因为社会的缺陷而怨天尤人。
本文系作者原创,选自文集《清流》,首发于《愚人》2025年第1期 总第2期·2025年1月,网络首发于筱柒斋,转载请注明来源,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