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风格看,在魏晋南北朝各窟壁画中,佛像的造型感情外露,动态明显夸张,线条勾勒精细,且注重晕染,色彩上多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的形式,带有明显的西域风格。
北周时期的风格有了进一步发展,原来的西域味道逐渐减淡,中原风格逐渐显现。这一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以流畅生动的线条描画简洁生动的人物形象,色彩从明丽变得清雅,晕染逐渐减少。
到了隋代,画工们变得更有主见、更有创意。在他们的精心创作下,来自西方佛国的菩萨清秀俊俏、衣饰华丽,第一眼看上去就像是某个人家的“贵妇”。
唐代的画工则把线条运用得千变万化、炉火。比如,苍劲流畅的朱线,刻画人物的瘦健、老辣;纯熟的圆线,烘托唐代女子的丰满典雅;飘若游云的舞动线条。
在男女形象刻画上,也有不小的突破。在320窟中,一名女子身着盛装、圆领露胸、裙腰高束,一副扬眉吐气的神态;在第220窟中,男子目光炯炯,看起来激情奋发,充盈着一股内在的骄傲和自信。
大抵在五代十国时期,释道人物画逐渐衰落,山水画和花鸟画日趋发展,并逐渐成为一股潮流。在此大背景下,敦煌的壁画摆脱宗教的约束,花鸟的题材占据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