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喜欢争辩的人,争辩往往要分出对错,要分成胜负,我更希望是探讨的态度去聊天,而不是被一种绝对的笃定的结论或判定完全压制了一切其他的可能性。
前段时间和同学提及到一个社会普遍的现象,想要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人们指定的所谓道德规则约束的合理性,却生生地被一句武断的绝对正确的价值推断终结了,我想,她在说出推断的时候定也是笃信的,甚至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上,站在一种集体的主义里,我没有办法去否定这种武断和笃定,但是这种宏大的概念规则往往容易使我们忽视一个个的个体,忽视具体的事件和情感。集体的主义的思考,往往是站在更高层面的思考,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许多集体的带着决策者主义去思考的人往往对于个体有一种蔑视的态度,无知,容易动摇,容易被煽动,所以需要强行灌输,剥夺其自由性,这样真的对吗?我们所要灌输的东西又是从何而来?
比起宏大的叙事,我更关注个体的具体的人事物,当我们去看一个个人的经历成长,情感与思考,看到一个个人的可能性多样性,我们便会更加包容和广阔。就像阅读,会让我们走进各式各样的内心世界,我们得以发现世界的可能性,也发现自我的可能性。
若只是简单的标签化的概括一个人的经历,我们很容易认为月亮和六便士里描绘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离经叛道毫无羞耻怜悯之心的疯子,面纱里的凯蒂是多么地不知廉耻,房思琪不过是一个脆弱的心理畸形的斯德哥尔摩症患者,达洛维夫人不过是个普通而无聊的女人,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男女关系是那么地混乱和不道德,那个来信的陌生女人又是多么卑微愚蠢。失去细节的一切都没有了灵魂,不再鲜活,失去了具体便失去了真实。
我不喜欢网络上仅仅通过片段化的事件就对一个个体进行无尽的简单化的批判甚至践踏,对于一个我们完全不曾谋面不曾倾听不曾相处的人,我们该如何去笃定地下一个结论呢?即使是身边相处过的人,你又怎知温文尔雅的背后是不是衣冠禽兽,严肃冷峻的背后是不是一个敏感纯真的灵魂?所以切勿轻言妄论,因为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言语也许就是一把杀死人的尖刀。
我们要学着去了解和尊重个体的可能性,更宽阔,更包容,也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