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他们闪耀着光芒,然而他们中有一部分却略微暗淡,人们以为是他们本身的原因,实际上,只是因为我们站在了错的的位置去欣赏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的导演阿米尔汗发现了这一点,用他的作品记录下来,发人深省,其实,星星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像主人公一样有读写障碍的孩子,或者在影片中表演的身体残缺的孩子,亦或者是那些看起来身体健全,没有任何障碍,只是单纯努力希望得到父母关心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只要你给他们一些阳光,他们就会反射出最灿烂的光芒,他们只是期待你的爱与鼓励。
孩子在小的时候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的一生幸福,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家长的态度,自信来源于家长的肯定,世界观来自于家长的行为,你的一举一动都有一个跟屁虫在效仿,难道你还意识不到吗?孩子是一面最单纯的镜子,他可以照出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然后复制下来去完成他的人生或者去创作另外一面镜子。
电影中有一个故事听后让人毛骨悚然,说有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如果想要一颗树木,不必将他砍下来,只需要将他围成一个圈,不断咒骂它,用最难听的词羞辱它,过不了几天,树木自己就会干枯掉,试想一下,我们有多少孩子还在承受这些身心的折磨,有的来自陌生人,而更多的来自父母,停一停吧,你们是在毁掉他们,以爱之名!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里面讲述了他的同学因为父母的干涉而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数学专业,选择了外贸专业,而毕业时觉得外贸不是自己喜欢的他,又想返回去考取数学专业的研究生,但因为荒废太久,差了几分,家里人着急,又让他去考公务员,结果进了国企,以为拥有了一份铁饭碗的他却因为性格上的不讨喜受尽了冷遇,被调到一个偏远地区,他再三考虑辞职,却一直没有很好的上升渠道。人生充满选择,随时可以改变,诚然不假,但是越往后选择改变,代价越大,因为你所要承受的压力和这个社会对你的包容性是成反比在增长的。如果在他大学时就选择学习数学专业,或者在考研时,选择再复习一年,直到考上数学科的研究生,那么是否他的人生又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呢?
在帮助他们长大成人时,我们照顾他,爱和鼓励他们,使他们自信,自立,自强,而把他们送到人生跑道上时,我们就是陌生人,那是他们的人生,我们只是一批旁观者,最熟悉的最亲近的旁观者。只负责见证与记录他们的成长,因为每个人的人生主角只有一个,而他们不是我们手中的牵线木偶。
很多家长恰恰弄反了这两件事的顺序,在他们小的时候任其自由成长,一到学习的年纪,又开始指手画脚,一旦有反抗,就拿出一张王牌,这孩子,真不听话,我不管你了,这让我们迷茫,搞不清学习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我们未来要做的事或者我们的梦想,而想当然的认为学习是为了让爸妈开心,为了换取父母对我们的爱。而事实是父母的爱是天生的,是大自然赋予我们血脉相连,与生俱来的神奇力量,它不是一场考试就能够简单定义的,反倒是考试的意义正是要让孩子们学会靠自己的力量成长并掌握一项独有的生存技能。也就是说家长们用自己对于孩子的意义顶替了考试真正的意义,让孩子们觉得只有考试成绩理想,才能得到自己想要拥有的爱,而那些怎么努力也没办法超越自己天赋所限制的短板时的孩子只能选择叛逆,想要用这种作的方式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和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价值。
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如果你发现他光芒微弱,请你不要急躁,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他抑制不住闪烁的光芒,正小心翼翼的静静等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