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捷术》是鬼谷子的第三篇,也是我比较喜欢和赞誉的一篇。上一篇《反应论》主要讲的是与周围所有人交往的策略和方式方法,那么《内捷术》讲的就是如何和你想要交往的人交往并遂自心进退自如的策略和方式方法,是更近一层深一层的权术与谋略。
鬼谷子本意的“内捷术”是取宠法和制君术的结合,所针对的对象是有志的游说之士。“内者,进说辞也;捷者,捷所谋也。”分两层,这两层是递进关系,并非并列关系。一是“内”,即入内,又通“纳”,就是进谏游说之辞。本意是策士要想得到君心,必先要揣度君主的心意,投其所好,迎合君心,利用说辞取得君主的接纳和宠信,简言之,想接近你想接近的人并得到他的认可和信任,就要做到所思所虑所说所做之事合其心意,使之引自为知己与心腹,这是“内”的精髓,这是成事的前提和基础。分两层阐述,一是“内”的方式方法,“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合其谋。祥思来捷,往应时当也。”如何做到“内”就要有策略,分针对的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拍马屁。面对明君圣主,首先要“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要遇事变通,不断调整策略,或献媚或献策或投其所好或以进为退,运用自如,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阴阳论八卦,明大道知规律,不拘条框不遵古法,变在不变中,才能终得君意,此为大能,是我极推崇的。二是“内”的效果,要达到的目的。“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内”虽然是游说之谋,但始终要明白一个准则,主动权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君主手里。君主虽然是我们要依附或巴结的人,但不是主角,我们才是整个事件的主角和事情的推动者,达到的目的是我们来去自由。在,能得到君主的信任依赖托付;退,能得到君主的信任想念甚至随时的诏求。“出无间,入无朕,独来独往,莫之能止”。这是大境界,简言之,我在与不在,都能抓住你的心。
二是“捷”,即纳谏,就是坚持谋略。我的理解“捷”是“内”的目的,接近你所接近的人并想方设法取得他的信任,接受他的重托的目的就是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就是“捷”。“得其情,乃制其术。”说的就是“内”到“捷”的过程。“此用可出可入,可捷可开。”分两层,一是掌握好君主心意,如觉可以依附,接近他并为他接受,才能通过他推行自己主张,从而建功立业成就自己;二是接近中,如觉不可依附且不可改变,要不动声色,巧妙应对,保全自我的前提下做到进退自如。“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蕴藏了做人做事的智慧,做人要懂得屈伸之道,能站则站,能屈则屈,刚柔并济,以屈求伸;做事情都应该像圆环一样旋转自如,见机行事,稳心定神,善于隐藏,有谋有胆,细微中发现生机,真正做到进退自如。
鬼谷子的“内捷术”寓意深刻,绝不是单纯的取宠术。我的理解,人面对工作生活,总有我们需要接近的和依附的人,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为“英雄一旦找到用武之地,就应该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而“内捷术”就是明晰世人,如何寻找这样一个人,明确他是否值得你去追随,如何在万人中点亮自己,如何步步谋划走向成功,实现目标,很是实用的一门权术,同时蕴含了许多做人处事的学问。
世人多赞同于个人对内的修炼,比如勤奋比如努力比如好学,以为做好自己有技在身便成功一半,反而不太注重外部的修为,比如交际比如城府比如取舍。我认为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是万事的基础和根基,但仅仅是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在现在社会这个前提几乎人人都有。那么下一步呢,闭关修炼为的是出关一战而名扬天下,而这一战,怎么战、和谁战、在哪里战,我觉得才是大学问。对自己有个明确定位,不骄不躁不高估也不轻视,能明晰洞察世事、看透当前境遇、掌握了解对手,知道自己的下一步,坚持中迂回、迂回中沉稳、沉稳中进攻,做人做事有大格局,眼中看得见是明天后天,渔网撒下整个大海,无声无息中捕下我想要的鱼,收网的线永远攥在自己的手心。在这里我特别推崇道家和儒家的“守愚”论,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说的都是“愚”的含义,所为“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这种处世态度包括了愚者的智慧、隐者的利益、柔弱者的力量和真正熟识世故者的简朴,虚怀若谷,宽厚敦和,不随波逐流,守住本心,也懂激流勇退,以退为进。同鬼谷子的 “内捷术”的环转论是同意的,凡事能做到环转自如,进退自如,实现自己又不背本心,隐忍中韬光养晦,前进中不露锋芒,看的了繁花似锦,禁得住寒风彻骨,耐得住清凉寂静,等待的是机会,抓住是实力,留不留在本心,而成功可求不可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