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5点多就睡不着了,尝试继续睡,但焦虑感阻挡了困意,于是我干脆起来了。先补了昨天的日志,然后开始继续写给老师们的分享稿。
昨天只完成了开场连接的部分,到情绪的地方卡壳了——主体环节没有内容填充可让我很汗颜,所以才会焦虑到一觉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但今早却很神奇,我从7点多一直写到了9点半,非常流畅、饱满地完成了,而且到最后结束前的升华部分都把我自己感动哭了。我真的感觉,这两个多小时是高我在帮我,调动了我的灵感和自发性,让那些文字得以神奇地流淌了出来。
之后吃早饭、洗澡、化妆、收拾,11点40分出门——没有吃午饭,也并不准备吃。这两天莫名地感觉吃不下东西,即使饿了也是吃两口就吃不下了。我之前一直把它解读为是因为压力大而吃不下,但今天突然问自己:“饿了就要吃饭,这个我们从小被教导的事情,是真理吗?”“胃发出信号,为什么就等于要吃东西呢?好像也得不出这个结论来啊!”
在车上收到追梦老师的信息,说我的分享大概从2点开始。我在车上一直在看自己准备的文字稿,努力去记住衔接和逻辑顺序。说心里话,如果这次是个微课,我真的感觉按照这个稿分享下来绝对有把握给到老师们一些收获。但毕竟是把刚刚完成的稿子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现场讲出来,能呈现出多少我真的没有把握。
1点20分我给追梦老师发消息说我到了,她刚好从另一个校区回来。之前了解到她孩子已经不小了,但看到本人却发现看起来很年轻。她带我到了待会儿讲座的4楼会议室看了下环境,因为前半个小时老师要开会,我就在隔壁的教室里候场。
很巧,我待的这间教室里刚好有一架钢琴,忍不住拍了张照片发给小白老师看,并且告诉他我很紧张。是的,我能清楚地感觉到自己不仅心跳得很快,还每跳一下就往下沉一点;颈部也有往下压的感觉,还一阵阵发热。于是我开始用待会儿准备给老师们分享的处理情绪的方法调整我自己。
差不多2点的时候,有位老师过来告诉我可以过去了,我确认了一下,需要戴口罩讲课。于是我去到大教室里面,追梦老师正在介绍如何认识的我,以及为什么想请我来给老师们讲课。现场的老师大概只有七八十位吧,但坐得有些分散,场域氛围并不好把控。
追梦老师在把话筒交给我之前,提到让我自己介绍个人经历,但我因为之前并不打算讲这部分,所以还是按照原本准备的介绍对追梦老师的印象以及自己到学校分享的心愿。等到讲座结束后复盘时,我发现我在这部分的处理上失策了——尽管我一直认为别人不会感兴趣我一上来讲自己的故事,但如果在开场时亮一下自己的学历等世人眼中的底牌的话,或许更适合这样人群的场域。
尽管上台前已经把开场设计过无数次——和每一个人有对视,但真到台前时,真是忘了,直接就开口说话了。这倒也没什么,但因为来不及充分把分享稿里的逻辑顺序背熟,在讲话的中途我就忘记自己该说哪一部分了,只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原本互动环节是我设计的讲座亮点,也是消除我自己紧张的节点,可结果现场的反应非常出乎我的预料:在做按摩身体练习时,只有前排的老师配合着完成了,后面的老师居然连站都不肯站起来!
在我从接触工作坊到现在的4年多的时间里,在参与过的课堂上真的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应对。而前排的老师们在捏肩膀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也都全部坐下了,说累了。追梦老师解围说就进行到这里就可以了,并且上台跟老师们交待在外面这种体验式的工作坊要花几千块钱去上,现在把老师请到学校来,大家多去体验和尝试。
我从这个点上学到的功课是:在对B端授课时,一上来要先交待一下不是纯讲座,哪怕是工作坊也要告诉大家不是老师纯讲的模式,是有体验和互动环节的。这个事先的交待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就会出现这样意外的尴尬。
后面就大部分是我讲解的环节了,坐在前排的老师只有少部分人在跟着听,后排则几乎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判卷子、看手机、说话,我都能感觉到自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硬撑着一直在讲。
我确实缺少在面对大场时的讲座经验,再加上得站在前面触屏的位置翻页,所以完全没有意识顾及现场走位,如何照顾全场的听众。中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分小组讨论,我去到后面问了问坐在那里的老师,倒是能感觉到有一部分人还是很友好和配合的。只是每当提问与老师互动时,场面依旧有点尬。
进行到冥想环节时,我本来以为是一个缓解场域氛围的时机,但因为忽略了有些人连“冥想”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事实,所以在现场带的时候直接出现了在我看来有些“车祸”的现场:冥想还没进行完,大部分人都已经把眼睛睁开了!我只好很无奈地快速结束了,原本其他场合要带20分钟的冥想,第一次带了8分钟就带不下去了。
冥想结束后,我采访现场老师体会,找了一位漂亮的年轻老师。当她说到刚刚自己“睡着了”的时候,现场很多人在笑。我当时是有些感觉自己受到了冒犯的,但还是解释说冥想中能睡着表示进入了深度放松的状态,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在觉察到自己说话有些“不足够坦诚”后,我意识到了自己在刚刚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硬撑,没有连接到脆弱的需要。于是从那一刻起,我的表达终于让我自己感觉到了力量:
“在分享过程中,看到各位老师很多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我也会感到不舒服。但我过往的所学能够帮助我恢复与自己的连接,也包括会用到我今天分享给大家的方法。今天能站在这里是我4年前种下的为老师们送去NVC的种子,如果今天我的分享能为在座哪怕一位老师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我都会觉得是无比值得和荣幸的。”
在我下台后,追梦老师又在前面帮我“找补”了很久,主要是告诉老师们我在现场直面紧张、袒露脆弱的分享就是把实践所学做出了应用,并且把自己这一个小时听下来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正好趁这个时间,那位去叫我的老师让我签了讲师费确认结算的字。我在签字时很汗颜:真的感觉自己讲得不好,现场老师的反应也不太理想,人家追梦老师自己就能总结得这么好,以后真的用不上我来讲了。
之后追梦老师送我到门口,我很不好意思地跟她表示准备的好多内容现场都没讲出来,很对不住为我创造机会的她。她鼓励我说不要只看表面,留下来听到最后的老师一定都是有这方面需求的。另外她分享了很重要的一个信息给我:我在冥想后提问的那个老师失眠了很久。听到这一点时,我内心升起了很多安慰:这至少证明我的分享是有价值的。
我向追梦老师真诚地表示渴望听到一些改善意见的心声,她指出了我需要提升的两点:一个就是对于这种大场的现场控场能力,一个就是要有力度、更有气势和自信地为老师代言,让老师们相信我是在为他们说话的。
在做分享时我就强烈地感觉到自己饿了,从新星小学离开后,我在一家卖清真糕点的小店买了六块糕点,可到真正吃的时候却仍然不太吃得下。我之前一直以为是这次分享没准备好,自己因焦虑、压力大而吃不下,如今分享完了还是吃不下,why?
坐车回去的路上我感觉自己头脑很空,我知道自己刚刚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此刻结束了就更想充分地、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所有的呈现。我并不是很care那些老师会怎么评价我,只是还有些担心追梦老师是否会对我太过于失望。
我突然发现她在最初和我联系时的很多提议都是更适合老师这个人群的,比如现场问问题、做倾听和答疑,这些我之前因为心里没底而不愿加进来,但现在终于发现这是赢得尊重和钦佩所必须的。还有就是自我介绍——我要学会去讲自己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更让他们想要坐好了听我讲课的权威形象。其实这些并不是我所在意的,但在对外的大型讲座时,却是保证课程效果必须的。
后来我忍不住跟刘臻和小白老师分享了自己此刻的心情:太难了!刘臻回复我说:“几十位老师聆听了你的分享,大家应该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毕竟你为他们做到了从0到1的事。而从1到100这个事得慢慢来,不着急。”
他的这段话一下子让我释然了:是啊,这些老师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个人成长类的课程,我在做的是一件从0到1的事情,哪怕仅仅是让他们有一点点的松动,都是很了不起的了。我只需要去做这个种种子的动作,这些种子总会在未来各方面条件具备时自行生长的。
小白老师没有给到我太多回应,但他给我分享了他在上午学生考试结束后一下午都在忙活:忙着判卷子,忙着弄一堆总结材料,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
听到他分享这些后,我突然意识到:在我讲课的时候,我期待那些老师按照我的意愿配合我听课,而把他们“判卷子”、“看手机”的行为视为不配合,还是在试图从水面之上的部分去推冰山,而忘记了他们也是在满足自己需要的。我一直在讲要“看到人”,但在那一刻,我自己却忘记了去“看到人”。
在意识到这些后,我并没有因此对自己有太多的责备——作为讲座舞台的首秀,我知道自己在台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失去觉察的,我能够接纳这一点。与此同时,我突然对那些老师升起了前所未有的慈悲心:我不再把他们看作是“自己明明是老师,却不配合别人的课”的恶人,而是看到他们在那个当下也在努力地去满足着自己,甚至也在配合着满足我的需要。
所以在车上的时间里,我最后编辑了一段朋友圈,作为对这次把NVC带进校园的纪念:
“结束了第一场把NVC带进校园的分享,很感谢每一位坚持听到最后的老师,感谢每一位在现场跟随体验、参与互动的老师,更要感谢张校长全程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期末了,老师们比平时更不容易,感谢NVC让我拥有了‘看到人’的能力。
其实准备的内容大概也就讲出了一半,看到了自己在控场、气势等方面很多的不足,也感受到了自己在很多时候没有直面脆弱的强撑。但在结束的一刻,却更愿意给到自己一些无条件的接纳。
真的很感恩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让4年前种下的‘把NVC更多地带进校园’的种子终于有机会开花结果;也希望我今天的分享,给在场的某位老师心里也种下一颗更多学习NVC的种子,从而有机会惠及更多人。
刘丰老师曾说:‘讲的人是最大的受益者。’我对此深以为然。每一次的准备和呈现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一个‘把自己讲明白’的过程。值得复盘之处太多,此刻却更想把头脑放空,感恩生命全部的赐予。”
记录完讲座的前前后后,终于可以安心地回顾一下今天经历的其他事情了。一早有个很奇特的陌生人加我微信,说想学NVC。我把我微课的链接推给了她,没想到她立刻就买了,速度之快让我有些意外。
文倩那边在看到有人购买后跟我解释说目前还是不能提现的状态,我表示理解。她跟我确认了7月份线下沙龙和讲座的安排,并敲定了NVC线上训练营的时间。另外,她问我是否能在7月19号带一次工作坊,用前面的沙龙做招募,我欣然答应。
之前曾经邀约过群里的伙伴帮忙写一写参与成长小组的心得体会,今天收到了Amy的文字,写得我很感动。其实Amy是这种默默付出很多,观察到了就很让人感动的人,只是她自己好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从新星小学回来正好顺路去姥姥家,老姨也带着墨墨在那玩。我把买的糕点分给大家常常,小墨墨很喜欢吃。我陪着果果和墨墨玩了大概两个小时,因为晚上还有一场线上分享,就在7点时动身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我连线了张月姐,给她分享了我今天在学校分享的整个经历以及此刻又空、又失落、又担心的状态,以及刘臻和小白老师给给到我的从0到1、看到人的启发。姐姐提醒我说既然在意追梦老师的反应,就一定要记得再以文字形式再向人家表达一次感谢。
白天和刘臻商量了一下,沙龙前的线上分享还是以语音的形式会更有温度些,所以8点钟我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在直升机所群里进行了语音分享,并把文字和配合的图片发了进去。这样的方式果然有效果,在分享完之后群里有了些互动,也让我对明天的沙龙心里更有底了些。
今天是《一念之转》打卡的最后一天,我这两天是没时间读书了,不过打卡还是要进行的,于是结营了就分享了自己对这本书的整体体会:
“从一开始的高调期待,到后来感觉大篇幅的对话让我‘读不下去’,到后面的拨云见日,甚至给自己感觉合适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剧情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地反转。
突然发现这其实很像我们在面对学习这件事时本就会经历的:一开始一切都很新鲜美好,中途满是艰辛痛苦,到最后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终于看到了全部的风景……
《一念之转》是一门很好的学问,会适合到很多人,虽然在读书过程中会有些误解产生,但当穿透迷雾时,会看到特别的风景。”
之后我从问卷星上下载了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一共有18位老师填写了问卷。我很认真地看了每一个文字和数据反馈,在美化完统计表格后发给了追梦老师,并向她坦诚说:
“今天在现场看到很多老师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一方面感觉到老师们的忙碌,一方面也为自己讲的内容无法吸引大家的关注而有些无措,所以也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看看大家在问卷里‘吐槽’的。
但从问卷的文字和打分反馈中,却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友好和对我的鼓励,也发现确实给到了一部分人以助益——对于这个结果,我感到特别的满足,也受到了鼓舞。如果有合适的机会,麻烦您代为向老师们转达一下我的谢意,发自肺腑的谢意。
老师们都很不容易,我真的很开心自己有机会可以贡献到大家,哪怕是一点点力量。”
在这之后,我编辑了长长的文字,向她表达了我所有的心声和对她由衷的感恩:
“从您最开始联系我商量讲座的事,我就感受到了您对我充分的认可和信任。我的资历和经验都不算深,但您依然愿意为我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并且全力支持我去做探索和尝试。每当想到这点就觉得一定要努力做好,不让您感到失望,不给您丢人。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对结果比较看重吧,过程中焦虑的时候就比较多,总感觉还没有做到充分准备,不好意思面对您,所以在开课前跟您沟通的少了一些。对于这一点我心里是有歉意的,想借这个机会跟您表达出来。
对于今天的分享,就像您最后反馈的,我在对临阵控场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是不足的。老师们现场的反应确实是我在之前的经历中没有遇到过的,所以过程中很多时候有些无力,感觉到了自己在硬撑。幸好有您在中途和结束之时的补充分享把整场讲座拖了起来,也让我看到了以后可以往哪些方向侧重。真的特别感谢您几次的‘救场’,心里特别温暖和踏实。
对于今天呈现的结果,确实有太多不足了,但NVC让我学会了对一切的发生持充分接纳的态度,所以愿意敞开迎接。唯一比较挂怀的,就是是否与您的期待值有太多落差?还挺期待您一针见血的点评的。
谢谢您全程对我的信任、理解、支持、认可和包容,您所做的一切都是对我莫大的鼓励,感受到了无限的接纳和爱。我好像感觉到了学校的孩子们其实是很幸福的,因为他们有着一位这么善解人意的校长。”
就这样,令我担心焦虑了十几天,令我最后都已然寝食难安的校园NVC讲座首秀,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了。虽然最终的呈现并不完美,虽然需要复盘与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但它带给我的经验和领悟到的智慧都是极其珍贵的,感恩这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