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一派厌世的、消极的思想的流行,于是孔子便起来反抗他们的思想,宣传尧、舜“文武之治”,努力维持传统的政治的与社会的道德,以中庸的、积极的态度,始终不懈地从事于改良当时的政治,以复于他所理想的古代清明的政治状况。孔子在当时的影响极大,主要的弟子有70余人,他名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即周灵王二十一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即周敬王四十一年)。他的事迹与言论,许多书上都有记载,但以《论语》所记者为最可靠。他曾做过鲁国的司空和司寇,后来去官周游列国。到了68岁时,复回鲁地。专心著述,编订《尚书》《诗经》《周易》及《春秋》,还订定了《礼》与《乐》。卒时,年七十三。孔子的思想是入世的,是极为积极的。《论语》虽为曾子的门人所记,文字虽极简朴直接,却能把孔子的积极的思想完全表现出来。老子主张无治无为,孔子则主张有为,主张政刑与德礼为治世者所必要,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是竭力欲维持传统道德的。所以齐陈恒杀其君,孔子三日斋而请伐齐。季氏舞八佾于庭,孔子说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当时的人,常讥嘲孔子之仆仆道路而无所成,但孔子却不悲观,不为他们所动,仍旧积极地去做。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欤?”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欤?”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
这种精神,真足以感动一切时代的人!
今日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