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山(wm197049)
和每一个人聊天,也是个心力的博弈。因为平和心态的人极少,于是,聊天成了抢白,要么是展示,要么是欣赏。展示和欣赏都不算平和,平和的是镜子,叫对方没有任何压力的叙述,当他(她)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越发喜欢流露自己,这才是好的聊天。
就像,最大的尊重就是叫他(她)静静呆着,能叫你这样的人,才是你的好朋友。用好意逼迫你从流,用拔高使得你窘迫,都不算好的聊天的朋友。人在受到尊重的时候,一般会无形中倚重这个环境,这就有了幸福的舒适感。
如何看山?初看山是山,后看山不是山,再看山还是山,其实,自己早不是了自己。能达到这样的人,真不多,虽然能说出来这样话语的人很多。
同样一座山,同样一个面,不同的看山的人心里是不同的样子。于是,诞生了无数的山。就是同一个人,角度不同,他眼中心里的山也是不同的;同一座山,同一个人,同一个角度,心情不一样,他(她)眼中的山也变得丰富起来;而同样这座山呢?不同的时光段儿,愈发显出不同的色彩,山,也变化了。
到底什么才是这座山?!山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其实,就连此山自己也说不出来了。山本身也是在时时变化着的,它微微受到地壳运动变化,它一直受到时间季节对它的作用,它也有自己的情绪,也有自己的变化,它好多时候,也相当于镜子前面搔首弄姿,兀自欣赏的美女,它实实在在变化着。
山,并不是山,当你试图给它做个定义的时候,那被定义的山,早死了,而新的欣欣向荣的山,又诞生了。
所以,定义是徒劳的,语言是虚妄的。如果谁活着过分倚仗于语言的话,那么,就是最虚伪的人。
不是我们追随于语言,而是我们的语言实在难于形容我们试图描绘的事物。所以,把自己心里所想所感,托附于那外在的可怜的事物时候,其实,我们侮辱了人家。
用句俗话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己所欲,为什么总要施于人,或不施于人呢?本身就是个虚妄。
领导是虚妄的,管束是虚妄的,教育也是虚妄的,用形形色色的方式叫对方做到自己想要的样子,影响对方,同样是虚妄的。
于是,虚妄得逞而得意,虚妄不得就失望。人成了自虐其心的玩物。
与之相反的,就是圆融。
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够容忍对方因为对方的狭隘而作践自己,也是圆融。世界原先就是世界的样子,山就是那山。
无非,我们以心虐己,以眼博情,以耳养心了。耳目口舌身,是我们的枷锁;我们以此驾驭了我们的思想,也成了思想的桎梏。
如何看那山?觉醒的人是痛苦的人,痛苦的人不是彻底觉醒的人。彻底觉醒的人不会说出这类话语,他们很少用话语,用的是宽容的微笑。
其实,每个人都是个极小粒子,终其一生都在震动。不管有意图还是无意识,所有的震动,就是活着的价值,要么被人影响,要么影响别人。语言暴露的观点,就是试图影响别人,这是个阴谋?!
如果,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是根本不需要语言的。已经了然于心。
语言是罪恶的天使,它们翩跹华丽翅膀,迷惑人心,散发芳香,色彩斑斓,令越来越多人趋之若鹜!
语言是骗子的道具。也供人们自娱自乐。
距离心最近的是眼神。说到这里,你还试图看山吗?不是自己看了山,而是山入了自己的眼。不需要描绘了,它自在那里,做它的使命。(wm197049)
山与我何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