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的爱并不等同于无规则,更不等同于宠溺
无条件的爱并不等同于无规则,无条件的爱要有原则和底线
溺爱是外圆内圆,无条件的爱是外圆内方
猴小邦俱乐部|幸福小家、帮助大家、贡献国家,伙伴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每日邦哥说,我是邦哥。
“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
类似这样的亲子对话,在您的生活场景中常见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您的孩子大概率会成长得非常优秀;因为您把握住了给予孩子那份无条件的爱和溺爱之间的边界——不可动摇的“原则”!
这份原则,是后果意识、责任意识的启蒙教育;孩子长大后,就组成了他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也就是一个人的品格,我们俗称的“做人”。这样的原则,应是每一位父母都应秉持的教育准绳,以此来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自省和检验。
爱孩子,并不伟大;那是为人父母的生理本能。无条件且有原则地爱孩子,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没有规矩的孩子,成大后必将受人厌弃、遭人指摘。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今天你有原则的坚守,孩子才能拥有锦绣的未来!
分享给您的朋友:
Part 1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我们常常说要无条件接纳孩子,事实却往往只接纳孩子的优点。我们常常说要给孩子定规矩,事实却往往变得没有原则地迁就。
所谓无条件的接纳,就是无论孩子是什么样子,不管孩子身上有多少优点和缺点,父母都要接纳孩子。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只接纳孩子表现好的一方面,或者说,只接纳孩子满足我们要求的那一面。我们希望孩子学习好,如果孩子学习好,我就接纳;我们希望孩子活泼,如果孩子活泼,我就接纳……,否则,我们就很难心平气和地坦然接受。
这样的爱不是真爱,是“有条件的爱”,条件就是:只有当孩子达到我们的标准时,妈妈才爱你;不然,我们就发狠话“妈妈不再爱你了,妈妈不要你了!”很多妈妈听过我的家长课后觉得已经改变了,而孩子的反馈是:妈妈不爱我,她只爱我的分数。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孩子是“读心”的,不是“读嘴”的。真正的爱,是接纳,是孩子能感受到的,是付出不图回报的。
Part 2
无条件的爱并不等同于无规则
其实无条件的爱并不等同于无规则,更不等同于宠溺,或无节制地听之任之。当孩子所有的要求都被满足时,孩子反而有一种分不清边界到底在哪里的不安的感觉,就像在一个黑暗的空间,你不知道这个空间有多大时,心里是恐慌的。其实,孩子并不是不愿意遵守规则,关键是孩子是否有规则可循!
Part 3
无条件的爱也不意味着
我们需要无条件地接受坏行为
而这点上,很多父母却常常容易弄反了。孩子一哭,他们情感上是粗暴的,“不许哭,怎么这么不听话?再哭,妈妈打你了啊”。但执行上却是软弱的,有时孩子还是继续哭。哭到最后他们没招了,就会说,“好好好,那你不要哭了,妈妈去给你拿手机。这次玩了,下次不许玩了哦”。或者运用哄骗,“你现在把作业写完了,回头我让你玩手机”。
但我们都知道,这次玩了手机,一定还有下次。慢慢地,你觉得自己管教不好孩子,而孩子也开始知道自己哭声、耍赖的威力。而最关键的是,整个过程中,孩子是没有得到爱的滋养的,他接受到的就是,妈妈在威胁我不哭,我可以进一步用哭来威胁她。
Part 4
无条件的爱要有原则和底线:
德行、责任
很多家长会疑问“什么样的行为是需要有要求、有约束和有规则的?”。德行和责任是原则和底线,一定要严格要求。“德”是内心的自律,“行”是行为的规范,总结归纳为6字真言“不伤害、不妨碍”;“责任”是份内的事情尽力做,出了问题敢担当。家长坚守住“德行”和“责任”的底线,让孩子具备“做人的根本”,加之孩子自身的努力,孩子的优秀指日可待。
Part 5
溺爱是外圆内圆
铜钱的形状是外圆内方
在我的课堂上,针对宽严有度的话题,我总用外方内方、外圆内圆、外方内圆、外圆内方来形容家长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总是高要求、高期望,无时不刻严格要求孩子的家长就是“外方内方”,其实孩子是缺爱的;对孩子总包办、总满足,无原则和底线宠爱孩子的家长就是“外圆内圆”,其实您是溺爱孩子的;对孩子嘴上很严厉,心软而妥协的家长就是“外方内圆”;对孩子情感上温柔,执行时坚定的家长就是“外圆内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嘴软心硬”,当拒绝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时,要温柔而坚定的表达“不行”,而恰恰家长经常表现出来的是“嘴硬心软”,先数落一遍孩子,再满足孩子的要求。 爱的态度应该无条件,但爱的方法是需要有策略的:温柔而坚定,情感上温柔,执行时坚定!
Part 6
在教育孩子的原则中,“宽严有度”是家长觉得最难操作的,因为他们都在想着如何做到无条件,如何做到有原则,如何做到两者的自由转换。其实你需要思考的是我要如何拥有爱的能力,我要如何让自己内心充满爱和力量,当有了真爱的能力
请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断内观自己的心,去成长自己。千万不要每天脑袋里想着如何无条件和如何有原则的去处理问题,或总是想没有行动或在行动中总是纠结自己是否做对做错。
前者是修心——历事炼心,后者是欲望——以结果为导向;前者把无条件和有原则当作能力去慢慢积累,后者把无条件和有原则当作手段去解决问题。爱是能力,不是手段。
好啦!这就是今天的每日邦哥说,一定要记得,学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多少;习学比学习更重要,在猴学堂学邦哥说,猴社群写邦日课,生活中去践行,最终形成止于至善的良性循环。
如果你喜欢,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幸福小家,帮助大家,贡献国家!
我是邦哥,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