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极少和人发生争执或者尴尬的对话。
这倒不是我长袖善舞或者情商高,真的是因为懒,懒得和人吵架,因为吵架费力气,辛苦劳神。我的交际圈也极小,统共那么几个人,大家都是彼此肚子里的蛔虫,不要张嘴就知道死穴,跳过尴尬,一招毙命。
但现在网络发达,人人都在网络上拓出无数条兴趣线,盘综错杂。写这篇的时候想了一下,前几天还真是有段对话,短短两句,我尴尬的不行。
三月八号照例全网庆祝妇女节,我晚上用天猫津贴逛完了淘宝,又逛到微博,发了条动态。
全文如下:
“亲爱的姑娘,愿你在人海里似骄阳,明媚闪亮,温暖众人。愿你独处时如黑夜,拥有寂静与群星。愿你的生活中常有热汤和甜食,经历的每一段故事都精彩独立,不会戴上枷锁,不必明码标价。走很远的路回家,暖暖的灯光迎接你。”
这隶属自娱自乐型的深夜暖心鸡汤,也没指望真有人能喝到,但我写的时候,还是真心希望在这个对女性不太友好的时代,姑娘们能活的自我一些。
过几天忽然有个粉丝在这条下给我留言:
“你已经是妇女了?”
我莫名觉得有些冒犯,因为我不认识此人,这个问题也很莫名其妙。
我耐心的给他回复:
“妇女节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庆祝女性拥有了选举权,离婚权和同工同酬,所以我觉得只要是女性都可以欢度这个节日。”
这哥们很快回复:
“这激动的。。。。高度拔的真高。”
按我的性格,话说到这,我已经不会再回复了。
后来有别的朋友看到评论,过来问他的素质在哪。哥们觉得委屈,觉得这和素质完全不搭边,他就觉得年轻女孩子过什么妇女节。
我其实可以再告诉他,只要是到了法定年龄,拥有选举权,或者还没有拥有这些的女孩子,都可以过妇女节。
妇女代表着心智开始成熟,个人开始独立,财物开始自理,女孩子们开始拥有对自己的人生的支配权。
而不是那个混账贾宝玉说的,变成了婆子,变成了死鱼眼珠子。
我们还年轻,或许还未曾遭遇身为女性因年龄渐长、长相皮肤而受到偏见与歧视这种令人恼怒的经历,但相信我,如果我们不发声,不做这种主张,那么我们早晚会遇到。女人变老,并不值得羞耻,其他性别也是一样。
贴一段看过的话吧:
“妇女并不单纯指性别意义上的女人,它是与国家建设相关、贯穿于整个20世纪的政治词语。
在中国古代,妇女是指基于传统儒家家庭伦理的女性群体,她们或是藏于深闺,或是不识大字,或是缠裹小脚。这些情况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被视作中国落后的原因。妇女的解放在最初就与国家话语相关,是为“强国必先强种”,新式的贤妻良母必能使“女强则国强”。不过,当时知识分子们选择的词语并不是妇女,而是女子、女界、女人等等。妇女的流行主要是在五四时期、特别是1921年成立以后的事情。
因此,必须要考虑到妇女一词与Communism、Socialism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妇女就意味着:
1、受传统家庭压迫、摧残的群体。由于妇女一词与传统的联系太过紧密,在五四以来推翻传统的影响下,妇女既可以连接着被封建主义压迫的过去,也可以连接着被社会主义解放的未来。
2、劳动者。无论是城市女工还是农民,都能通过积极地生产,支援革命和国家建设。
这两者的交叉也就构成了20世纪50-80年代的妇女意涵:妇女既是国家性的主体,又通过革命性的社会实践置于家庭范畴内。妇女既可以通过劳动生产作为国家性的主体介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进程,又在此过程中介入家庭使家庭现代化。
如果流行的语境发生变化,那么这个词语的接受度肯定也要有所改变,这是毋庸赘言的事。”
是的,我愿意活在这样的感觉中——只要我不愿意,任何力量不得侵犯我的基本权益。
无论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