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二即是阴阳,这个世界是由阴阳组成的家庭,夫妻也是如此,教育孩子也要阴阳和合。这里的阴阳和合,首先是“阳”,就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所有的情感需求,“阴”就是要给孩子的行为设立规则,规矩和限制,两者合二为一,既有温度又有力度,既有软又有硬,这就是做家长的态度。
今天老师讲的课程是家长改口等于孩子改命,告诫家长每天都要讲一些有营养的话。
那什么是有营养的话呢?就是能让孩子有价值感,成就感和掌控感的话,就是能给孩子心理滋养,心理营养的话。孩子不是我们口中的孩子,但是他一定能变成我们口中的孩子。
而相反的,在现实生活当中,许多的家长口里的话是有毒的,并不仅不是正面的,更多的是发泄负面情绪的话语。譬如,生活中有很多家长都是控制型和唠叨型的人格,几乎 想用嘴巴控制孩子的所有行为,“不要看电视,不要把手弄脏了,不要把饭撒到桌子上,不要穿太少,不要不洗手,不要抢别人的玩具,不要把衣服弄脏,不要打弟弟妹妹,不要这个不要那个…”
而我们静下心来反思,当我们说的孩子的错误越多的时候,孩子是不是也越来越不听话?他们对这些错误的行为反而做的更多呢?我们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也总以为自己所获得的人生经验和道理能够让孩子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然而,这样的良苦用心仿佛总是不能被孩子所认可和接纳。于是家长越来越焦虑,看到孩子的缺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恨铁不成钢。于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很多家庭到了孩子的青春期,家长再也管束不了孩子,双方都陷入了痛苦。
可是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真的是父母的爱,不能被孩子所看到吗?我们的孩子真的有这么差吗?
有一句话说,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家长,叛逆期也是家长无能,而不是孩子有问题。
可是我们父母的爱,为什么离孩子渐行渐远呢?问题又究竟出现在哪里呢?
人教人永远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所以我们想一想,是不是从一开始父母的意志就强加给孩子太多,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无法承受,而在他们能够反抗的年纪,全部爆发出来了呢?
施者受也,受者施也。所有的行为都是因果循环。当我们承受亲子关系的痛苦时,请家长先问一问自己所作所为的发心是为了自己还是孩子?那些控制型的家长,用道德绑架、情感绑架的方式,强调自己的不容易,突出自己,为了孩子做了多大的牺牲,企图用激发孩子的愧疚感来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很抑郁自卑,他时刻都有愧疚感,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这样的行为其实严重的违背了人心和人性。等到孩子长大了,孩子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幸福,因为他们的父母是那么的可痛苦和可怜,他们也往往容易得抑郁症和被情所困。这样的家长给的爱是有毒的,他们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发育甚至一生。
我们想一想这些悲剧的原因,源头在哪里呢?是不是因为孩子从父母这里得到的美好的感觉太少了,以至于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生活的美好,也没有追求美好的勇气和经验。
我们看到,那些从小听话的孩子,往往也不是长大之后最有出息的孩子,反而是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往往能活出自我,拥有傲人的成就和幸福的人生。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所有的孩子不可能都在应试教育中获得成功,有一部分人可能一直也没有办法取得好的成绩,但是他们如果拥有了好的性格,就拥有了幸福的能力。如果只能选择一样,那么好的性格更为重要。它关乎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和快乐生活的能力。所以,我们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多体验,多犯错,他积累了失败的教训越多,长大了才会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也学会了正确的选择,而相反一个孩子始终听父母的话,很听话,很乖,很老实,可是他的体验很少,经历太少,就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和认知力,这样的孩子往往成了乖乖女乖乖仔,也往往在长大成人以后,他并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和需要的,也是这样的孩子出现心里问题的更多,因为他们从小习惯了听话,放弃了自我选择的权利,许多的行为并不是他主动的认知所促成的,他们习惯了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性格,习惯了讨好别人,很容易活在别人的想法、嘴巴和眼光里,习惯了用父母的语言和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行为的好坏对错,不明白生活的意义,更容易在挫折中迷失自己。那些长大以后在外面是老好人、而回家以后就发泄臭脾气的人往往都是大家眼中的乖孩子。
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是很可悲的,他们一生都不会快乐,许多人只有不断的修行和觉醒才能破除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
一些人因为从小在否定和控制的环境当中长大,于是在成年以后就期望能从婚姻当中获得和弥补原生家庭缺失的爱、尊重和价值感。如果在婚姻当中又失望了,就会相爱相杀,婚姻走向失败。而相反,如果他的配偶能够满足他父母都没有给过的认同与接纳,能给他足够的心理营养,那么这样的婚姻就疗愈了他的心灵,才能够长久。这就是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所以作为一个成年人过来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孩子呢?是否要让他们再走我们走过的歧途呢?
在这里,我们还是要运用一阴一阳之道吧。家长太主动,孩子就被动,家长不主动,孩子才主动。
当我们一天到晚的催促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事情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事情,所以懂得闭嘴、装傻和示弱,才能让孩子有自主感,有控制感。不管不控制,给孩子自由,孩子才能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期待和自我满足。
父母无为孩子才有为,他的一生总是他的,只有让他当主角,他才能习惯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且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故意制造机会让孩子去体验生活、体验挫折、体验选择的快乐。因为孩子在自由中才能学会自我管理,当自我期待自我满足以后,他们才会有较高的价值感,有了高价值感才会有好的行为。
要开口就要滋养孩子,就要让他有掌控感,价值感和满足感。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做好两件事:给予孩子足够的接纳和认可,共享孩子成长成功的喜悦。1.要会眼瞎,无视他的不好,2.也要心亮,马上发现他的优点,鼓励他的自动自发和积极向上,发现他的每一个优点都要不遗余力的去夸奖和表扬。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也要运用一阴一阳的方法,首先一阴是表达对他的心疼和关心,一阳就是要表达对他的肯定和认可,最后还要感谢他给予我们父母的幸福,我们作为父母对他很骄傲,让他有深深的成就感。这才是道德经教会我们做家长的根本原则。
最后一句话也要告诫所有的家长,这个世界上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好事,所有的事情都向好处看,这是生存的智慧,也是乐观的心态,当我们把这个处世之道教给孩子的时候,他也就能坚强乐观地去度过他的一生,也就拥有了幸福生活的能力。
爱是无私的,爱是纯粹的,作为父母的第一个身份和角色,就是做孩子永远的港湾。在他面对风雨的时候,能给他抵抗风雨的温暖和能量。我们不是给孩子风雨的人,而是他坚强的后盾。每个孩子都期待拥有一个充满爱和温馨的家,父母有爱,孩子内心才会健康,只有夫妻两个人努力去经营婚姻,让孩子看到婚姻的美好,他才能勇敢的进入婚姻生活。
否则一个没有见过爱的孩子,一个缺爱的孩子,一个内心匮乏的孩子,一个没有认同感价值感的孩子就容易为情所困,也容易被渣男和渣女所欺骗,当我们没有给孩子足够多的心灵和家庭的滋养,那么他就要用一生去追寻去疗愈。
亲子关系最终是为了放手,夫妻关系最终是合二为一,只有让孩子懂得这两个道理,他才能健康的度过一生。
最后,感谢婚姻,感谢孩子,让我们发现自己内心的匮乏和缺陷。感恩所有的发生,所有的遇见,所有的失去和所有的觉醒,我们一定能够疗愈所有的创伤,教会孩子好好度过此生。
爱是滋养,爱是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