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历来是讨厌喝鸡汤的,特别是当下各种媒体强行给罐的鸡汤。关注人民日报公众号的朋友,应该深有感触,早间新闻结束来一杯清淡小鸡汤,晚间夜读来一盆浓稠二十年单身老母鸡汤,直叫人欲仙欲死。而众多鸡汤中,又有一款如半甜半咸豆腐脑一样,我已经被迫喝了多年,味道老少咸宜,那就是“付出总会有收获的,即使没有,坚持下去总会有的”。
分享一个小故事,主人公是我一个朋友,几代务农,穷屌丝出身,浑身上下最值钱就是补几百块能换台过气苹果手机的腰子。二十来岁,亦步亦趋,三好学生,五好青年,学校里胆战心惊顺从老师,社会上颤颤巍巍忍受上司。去年的时候,攀上了家族里一位权贵亲戚,加上朋友本身审时度势功底还不错,如今月入过万,香车美女。头几日聚会,高谈阔论,俨然重新投胎一样。
我那朋友应该算是成功了,很符合当下对所谓成功人士的定义。从当初的割肾都买不起手机的穷屌丝到现在坐拥几套房产的富小康。这应该是绝大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人绝对理想,活着的绝对追求,只有绝对的物质富足才能一洗身上贫穷。而我那位朋友目前为止是做到了,而且做的很不错,饱受羡慕。归功于那位权贵,也归功于朋友十多年来的付出。在他身上,付出得到收获了,在我们这些局外人眼中,似乎他得到的报酬比付出更来的实在,有点赚了的意思。
但我身边更多的是一些失败的例子,如那位朋友一样的人少之又少。直到前几日听到一位童年女性好友因经济原因已从事特殊服务业,更让我心如刀绞。经过几日的沉淀,几点感想分享。
一、个例的成功不具备任何意义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那一版《时间简史》中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已经经过数次反复论证且成功运用的科学理论,只要有一次实验论证相悖,就可以被推翻。因为科学是严谨的,但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却不大严谨,哪怕从汉朝到明朝1000余年,大大小小百余名皇帝,只有朱重八把他的屁股放到了那把黄灿灿的椅子上,那么,和尚就是可以称帝的。与其说人类是高等动物,不如说人类是复杂的矛盾集合体,搞科学的时候严谨谨慎,搞成功学的时候又宽松大方。当下各种传销学也是抓住了这个特点,给那些初入社会的小青年猛灌多巴胺,马云那样子都能首富,你他妈的比马云还不如?揪住一两个不具任何代表意义的个案,一顿分析推理,结论就是你上你也行,只要先发展两个会员。
二、付出还包括看不见的隐形付出
继续拿我那位朋友来解剖,表面上看来,他似乎就是吃了二十多年的米饭,然后突然一个馅饼砸他脑袋上,无任何实质上的投入,就得到意想不到不到的回报。相信只要你不是银行里卖理财产品的,应该都不会这么认为。我那朋友发家之后,从未谈起发家史,前面我所叙述的也不过是东拼西凑,从朋友避谈的态度中可以窥知他所投入的成本绝不仅如此。司马迁一笔带过百年兴衰,朋友的付出又岂是几百字就能说清的。这还不包括这其中的隐形投入,所谓隐形投入,就是对当下的承受能力所做出的各种准备,当然也包括付之东流的沉没成本。如果吃了二十多年的素,突然有一天馅饼来了,就疯狂的吃,我相信最后还是会拉稀拉死的。这个社会是不缺欠机会的,可以说机会就像下冰雹一下,巧的是绝大部分人就拥有从容躲过所有冰雹的能力。原因也很简单,不够优秀,隐形的投入太少了。小到言行举止,大到人生理想,没有经历量变到质变,躲过了肉碎骨裂的升华,缺了浴火重生的经历,就算吃到了馅饼,也消化不了。
三、看清所谓的概率学
拿抛硬币来说,正反面50%的概率深入人心。其实这个概率纯粹就是扯蛋的,首先因为硬币的设计原因,正反面花纹的不一致,导致两面的重量是不相等的。即使刻意追求双面花纹的一致,以现有的工艺也是完全达不到绝对相等,就像没有绝对的1g一样,只能做到绝对接近,小数点后多几个数字而已,不可能到正反面各50%。其次,硬币在抛出去那一瞬间已经决定了是正或是反,即是说不存在概率问题,因为抛出去的时候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100%。这个理论可以延伸到各个领域,即不存在概率的说法,所谓概率就是我们作为观察者或参与者,有多大的把握能猜中。像抛硬币,50%几率猜中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在通过一些对硬币重量分布、投掷角度、空气阻力的计算,可提高到50%者以上。换句话说,一切都是注定好了的,所谓的发展两个会员就能变马云也就是骗骗满脑子都是多巴胺的人。成功的概率不是有多大几率成功,而是有多大几率可以猜到成功。
活着不能光靠喝鸡汤 ,先不说腻不腻歪,一味的看什么成功学、鸡汤文,有的只是一瞬间的多巴胺爆炸。只有不断的积累、升华,尽可能打破信息不对称,提高看清未知前途的概率,如果看到的样子和你想的一样是正面,那么继续投入,一鼓作气。如果是反面的话,还是早点换个硬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