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个问题:30岁想转行,还来得及吗?
提问的人是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工作,5年内换了3份工作,在所属行业里也有了一点小小的业绩,但是碍于行业天花板底,感觉自己升职无望,想要转行,却担心承担风险,脱离本职行业后走下坡路。何况自己已经30岁了,转行还来得及吗?
很多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才开始做某某事,还来得及吗?
30岁想出国留学,还来得及吗?
32岁开始学英语,还来得及吗?
46岁想考驾照,还来得及吗?
很多人问这样的问题,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只是在寻找一个别人给予的放弃的理由。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个男子工作稳定,虽不算富裕但也没什么压力,很少想到要努力去做什么事,维持现阶段的生活就很好。36岁那年,家中发生变故,经济压力增大,开始意识到要努力了,被生活所迫,进入了新的行业工作。
很多人都是如此,年轻时有“靠山”,活得很潇洒,有人在为她负重前行,自己也不知道努力为何物,要知道,在能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情况下,大部分的人都是安于现状的,并且安逸于舒适圈中,乐此不疲。但是一旦为她负重前行的人垮了,那么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不得不自己扛起重担。
所以,在努力这件事上,往往不存在来不来得及这么一说,而是很多时候,你必须要去努力。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不管情况有多糟,努力会让情况越来越好。
有不少人想学写作、学英语、学编程、减肥健身等,考虑到自己的年龄问题、接受度下降等一系列障碍因素,会习惯的问一句,还来得及吗?有这样的疑问,也很正常,但是需要明确一点:迟做总比不做好。
每每对行动产生怀疑的时候,不妨给自己多一些的暗示,提供行动力,而不是光想不做。
1.不论结果如何,做好当下该做的事。
有句古语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意思是做好当下的事,不要去牵挂往后的发展,潜台词是,把该做的都做了,那么该来的都会来。这个道理,适用于现在的大部分事情,你想学什么、做什么,只要是向上的,提升自己的,就尽管去做,不要问是否来得及,你接触的越早,下的功夫越多,反馈就会来得越快。
朋友的母亲五十岁退休后,待在家中总是闷闷不乐,经朋友推荐去了当地的老年大学学习乒乓球,练了两年之后,水平比朋友还高了一大截,现在经常参加市里的老年人乒乓球大赛,也没空苦恼了。
2.别在犹豫上浪费太多时间。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有些人30岁就在问,我现在开始,是否还来得及,到了40岁,他可能还在问这个问题,到了50岁,他依旧在犹豫,这是绝对真实的,而且这样的人,还特别多。
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别人说的算,而是自己说的算。遇事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很多时候,你不是没机会,也不是没能力,而是没有迈开那一步,一直在原地徘徊,这是庸碌人生的一道致命伤。在犹豫中自我怀疑的成本,往往比犯错要高得多,岁月不等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被犹豫拖累,及时行动,才不算荒废时间。
3.无论年纪多大,别给自己设限。
有些人问做什么事是否来得及,是出于对年龄的考虑,个人接受能力可能变差,这些障碍,其实一是对自己的信心不足,二是对自己设限了,认为什么年龄段就得干什么事,比如一个60岁的人,开始学画画还好,但是如果学滑板,即使心里很想学,但是通常也迈不开那一步,因为怕人笑话,其实,好的人生,是没有年龄感的,换句话说,你只有把自己活得没有年龄感,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气,才能收获一个好的人生。
请不要给自己设限,因为你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人生没有剧本。我很喜欢一句话,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所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所回不去的曾经。别再问是否来得及,只要是向上的,努力走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