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信

看杨绛的杂文,里面提到大姐教她写家信。我想起小时候,我和爸爸之间的家信。

那时我未曾识字,或者只认得很少的字,爸爸妈妈在外,常常写信回家。基本是有来有回,能算到日子,所以,常常临近收信时,我会坐在祖居的堂屋大门前,翘首以盼,看到邮递员,就会跑向前去,问有没有我爸爸的来信。

我并不想念爸爸,只是想念妈妈。爸爸的信,也代表妈妈的信。但,因为是爸爸著笔,久而久之,在印象中,就是爸爸写的信了。

这是我和爸爸之间最亲密的沟通时光,我们把给对方的话,都清楚写在纸上,小心折好,放在信封里,再寄出去,再盼着回复。在我的记忆里,我爸爸从没当面和我作情感沟通。所以,这信就是我们之间最珍贵的连接。我非常珍惜,一直都留着,直到后来我长大了,一直作为最宝贵的物件,收藏在我的房间里,只是后来不知道被谁给丢弃了,现在还觉得十分可惜。

爸爸的字写得还算不错,我现在也大概记得那模样,信的内容,我都不记得了,多是家长里短,嘱咐我们听奶奶的话,好好读书之类的。应该每次都没有什么新的变化,但是我从不厌烦,我一直都很期待爸爸的来信。

有一个画面,我也一直记得,当时,收到爸爸的来信,我不认识,就叫叔叔读给我听,叔叔看着信,既不告诉我内容,也不读给我听,我当时真的着急又恼火。我和奶奶说,以后再也不叫叔叔看信了,我要很快能认识字就好了。这大概是我对识字最大的渴望。

后来,当然,我既能读信,又能写信了。可见,我和爸爸的家信通了很多年。

有次语文课上,老师讲写信的规则,在信封上,只写收信人的姓名,不用写职位和称呼,因为这是写给邮递员看的,但是,我一直用一个小括号备注“爸爸收”,总觉得只写爸爸的名字很不礼貌。

再后来,根本不需要写信了,那等待的焦急和喜悦,也停留在了那个写家信的年代。一切都变得很快捷,我偶尔也还怀念那个时代,偶尔手荒,想写写信,想寄出一封信,只是,也不知道写给谁,不知道能否收到信了。

在爸爸辞世前的两三年,我又写了一封信给他,把那些从未表达的话,都写在里面了,因为,我感觉爸爸很孤独,他因为讷于言,鲜少和家人说亲近的话,也因而相对妈妈,不那么受儿女的喜爱,也或者,这是我们之间固有的情感方式,都不会用言语去表达。但我想,人人都想得到亲人的关爱与言语表达,所以,我写了那封信,告诉了爸爸“我爱他,感谢他养育了我”,这种当面如何也说不出口的话。只是,那封信终究还是没有寄出去,我是这样懦弱的错过了这唯一的一次机会。

又一年清明节过去了。爸爸离开我们已经第六年了。我想念我的爸爸。

2022.4.10  15:0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曾经的鸿雁传信,是多少家庭的感情驿站。 那些出门在外的人,多少乡愁寄托在信里。而在家乡的父...
    陈千寻阅读 3,505评论 26 19
  •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会儿南下打工潮,我们村好多人都去了广东一带打工,进了电子厂制衣厂或者模具厂,我的舅舅姑姑伯...
    陈思妤9阅读 877评论 0 0
  • 又是一周终了时暨一周家信【9】 文/尘一粒 这一周,教室里发生了好几件事,不过这几件事都和“信”有关! 旭终于给他...
    尘一粒W阅读 3,101评论 0 1
  • 还不到十二月,加拿大人就为圣诞节忙碌起来了。也不知道是怎么起的头,所有人都认为圣诞老人住在北极。当然了,否则他怎么...
    北美之北阅读 6,811评论 5 24
  • 1 刘新璧并不算是水泥厂的人。水泥厂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两千来号人,加上家属,总...
    沙cs阅读 96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