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废掉一个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他提供Wifi。想废掉一个人,第二简单的方法就是断了他的Wifi——题记(by 凡夫俗子市井之徒)
我是在公交车上,被勾起了这个思考。
现在的公交车上,有一块LED屏,还有两台TV。车上的乘客基本分为三类,一类盯着LED,看着下一站到哪里,免得坐过了站;一类盯着TV,看着各种节目;还有一类盯着手机、pad,或者微信QQ,或者追剧,或者看小说。
突然间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被信息包围着。
想想一天多少时间是对着各种屏幕,多少时间都被各种广告、推送、短信、邮件占据。
九十年代网络的广告词是“让你在信息的海洋里翱翔”,现在看来,倒是可以改成“要你在信息的大浪里溺亡”了。
信息革命的好处谁都清楚。
我们能第一时间知道世界上哪里又要打仗,可以考虑买点军工的股票;能第一时间知道自己专业领域内老外发的最新文献,好把它用到自己课题的申请书里去;也能第一时间知道哪里准备修地铁了,在附近买房必然稳赚不亏。
信息革命的好处是如此显而易见,以至于我们都不去考虑它带来的问题。
那就是信息过载。
文件多了硬盘装不下,运行的程序多了内存不够大,同样信息过载,大脑也会当(dang)机。
就像心理学试验所证实,当面对同一类商品,有三五个品牌可以选择时,消费者的购买率较高,但如果面对的是几十种选择,反而会导致购买率下降。因为选择实在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
太多并没有等于太好,反倒是成了我们的阻碍。
债多不愁:当工作任务量太大,我们感觉无所适从时,很少有人能够打起鸡血去啃硬骨头,反而是啥也不想干。、
书多不读:买了很多书,收藏了很多帖子,但真正花时间去读去看去钻研的,不如看综艺的时间多。
作为一个有信息立刻回、有电话马上接的人,我也挺羡慕那些手机上有无数未读信息提醒的人。
他们要么是懒,要么就是真的看破了问题,明白什么才是重点。
抓大放小、80/20原则这些话你好意思说没听过上百遍,但如何真正实现?
想抓住重点,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有效行动,活得明白?请往下看。
搜索引擎的出现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随着存储的单位从MB到G再到TG,搜索的结果越来越离谱。
但如果你学过一些搜索引擎的命令(比如inurl,site,intitle,filetype),就能极大地过滤掉很多不相关的搜索结果。
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找到需要的信息,把脑袋用来真正思考重要的事,而不是用来死记硬背一些内容,才是使用大脑的正确方式。
所以,对我们自己积累的信息,也要建立起一套便于搜索和查找的机制。
有三款软件,在我使用的每台电脑上都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everything,极速搜索软件,只支持对文件名的搜索,所以我会对自己电脑里的文件非常认真(近乎变态地)命名,像“2017年9月21日XX科一周工作总结(XX修改)”。看似麻烦了些,等你真正急着想找一个文件,瞬间就找到时解决了单位的燃眉之急赢得老板赞许的眼光,你会回来点赞的。
FreeCommander,代替windows资源管理器,支持双界面(相当于同时打开两个资源管理器),设置路径快捷方式(相当于win7的“库”),把最近工作所用的文件夹设成路径标签,只用点一下子就能打开“E盘-工作-2017-项目管理-市卫计委项目-通知-指南”这个折叠了N多层的文件夹。
Evernote,看到什么好帖子,想到什么好idea,瞬间存入这个笔记软件,再利用空闲的时间精读、整理、处理,打上相关标签,等想要找到一个信息时,就不用再去网上耗费宝贵的时间。
对于工作的过滤也是一样。
有本书叫做《Getting Things Done》,我读了几遍,非常赞(建议你别再浪费时间读了)。
因为核心就是两句话:1.把一件工作无穷分解到不能再分解;2.在适当的(时间、场景)做适当的事。
比如组织项目申报,要做的事千头万绪:下载通知、理解通知、标注重点、向领导汇报、发布通知、收回申报项目、组织形式审查、举行答辩评审、盖章报送……每个工作都跑不脱,光想想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那就不断分解它吧。比如组织形式审查,就可分为:做形式审查表、组织人审查。
做形式审查表又可以分为:上网查形式审查表样例、结合此次申报要求修改。
到这不能再分解了,OK,那就去网上找找形式审查表样例吧。
大事我可能做不好,查个东西总是还有把握的。蚂蚁吞大象,一个项目就可以被你的一个个具体行动啃掉。
就如马克吐温所言
The secret of getting ahead is getting started. The secret of getting started is breaking your complex overwhelming tasks into small, manageable tasks, and then starting on the first one.
分解完之后还要过滤一下,从细分出的行动中找到现在可以做的。比如现在手上有网络有电脑,那就查资料吧。没网络没电脑领导也不在,那就先发通知吧。
当真正过滤掉此时此刻“多余”的那些想法,我们就能清醒地去着手真正地接收信息,去展开行动,而不是在信息的汪洋中挣扎。
回想小学中学,那时候还是蛮幸福,脑子里没有那么多事,也没有那么发达的信息网络,所以我们能专心去做一道几何题,去背一首大宋词。
现在我们更需要的,就是构建起自己的过滤器。排除无关的干扰,专注此时、此刻、此地、此事,丢掉思绪万千,心平气和地做好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