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去韩国旅游,其中的一个景点就是板门店;站在韩国的领土上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四公里外的朝鲜——只有少数的建筑物和车辆。导游却轻蔑的告诉我们,朝鲜很穷,面对韩国这一面的建筑是面子工程,故意粉饰太平给我们这些游客看的。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规定,双方沿着军事分界线各后撤两公里,这四公里的区域是非军事区,也被称为共同警备区。因为位于北纬38度附近,所以也叫三八线。
就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用四公里就隔开了。
韩国电影《共同警备区》就讲了发生在这里的一个故事。
一座小桥相隔的两国士兵擦枪走火,朝鲜死了一名军官和一名士兵,一名老兵负伤。联合国于是派调查组调查事情起因。随着调查的深入,事情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8个月前,韩国士兵李秀赫(李秉宪)在夜巡时不小心踩到了地雷。在无人救援的情况下,遇到了朝鲜老兵吴必敬(宋康昊)和新兵郑于真。年轻的李秀赫哭求救援,朝鲜老兵吴敬必冒着生命危险拆除了地雷,救了他的命。于是两人成为生死之交。这段演出充满喜感,颇为有趣。
此时此刻的李秀赫真诚的将吴敬必当做他的恩人。李秀赫是一位反应迅速,枪法精湛。却从未上过战场的新兵。而朝鲜老兵吴敬必确是久经沙场不被重用的一位老兵。李秀赫向吴敬必炫耀自己的速度,而吴敬必告诉李秀赫:
实战时速度并非最重要,战斗技术?没有这回事。重要的是如何保持镇定和勇气。如何快速判断情况和行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枯燥无味的驻守任务让李秀赫终于有一天跨过了边界到朝鲜哨岗做客,到最后他又干脆带上好友南成植一起去——于是,战争乌云压顶下,四个大男孩过起了自己开心愉快的日子。他们把酒言欢,画像擦鞋,亲如兄弟,玩起了儿时的游戏……一切停留在这里故事就是一个喜剧。
可是在四人最后一次聚会时,一名朝鲜军官查岗打开了门。于是事情失去了控制。
朝鲜老兵吴敬必是唯一保持镇定的人,他告诉查岗的朝鲜军官他们在和韩国士兵一起商量如何归降朝鲜。让剑拔弩张的双方放下了武器。局势得以缓解。
而查岗的朝鲜军官不知云里雾里,对整个事情的判断是慌乱的,在双方放下武器后,录音机忽然想起音乐时,他做了个令人误会的动作取腰后的对讲机,造成了韩国士兵南成植的枪击行为。
南城植只是个大男孩,慌乱中错误的判断让他开了第一枪后。整个人都处于疯狂的无意识状态。
此时的朝鲜新兵郑于真见自己的长官被打中,于是下意识的举起了枪对准南城植。反应迅速的李秀赫果然速度惊人的一枪击中了郑于真的头部。又举枪两次射击恩人吴敬必。可巧枪卡住啦。吴敬必捡了一条命。
而郑于真却在死去前开枪,击中李秀赫腿部。已经疯狂失去理智的南城植连连向已经死亡的郑于真开了七枪。
一直保持冷静的朝鲜老兵吴敬必此时展现出来了惊人的勇气和镇静。他拿过南城植的枪一枪打死了自己的上司。把枪给了李秀赫,让他向自己肩部开一枪,告诉他说:你是被绑架后逃跑的。一耳光扇醒了南城植,将李秀赫卡住的枪给他,说:你从来没有出现过。
不得不说宋康昊将这位久经沙场,仁厚待人的朝鲜老兵演活了。就是最后调查人员问他:
你恨李秀赫和南城植吗?
朝鲜老兵吴敬必还是说:如果是在韩国的哨所里,我也会先开枪的。
只是个孩子的南城植在经历此事后,无法面对自己曾经枪击好友郑于真的行为,在调查组调查时,跳楼自尽了。
而整件事情中,李秀赫在死亡面前,连续枪杀恩人和郑于真。在失去了冷静的情况下表现出来人性最自私和黑暗的一面。以至于事情发生后,他在潜意识里忘记了自己曾经杀人,而是将杀人的事情推给了南城植。直到调查组的人一语道破,他才瞬间记起所有的事情而无法面对自己的行为——抢过枪来自杀身亡。
求生的欲望让人做出杀死所有假象敌人的选择,事后却无法面对自己杀死恩人和兄弟的现实。李秀赫的速度并没有帮到他啊!——实战时,果然是镇定和勇气更重要啊!
只是凡人不可能会经历这些事情。就不要苛责年轻的李秀赫了。也只有在板门店这种地方才会发生这种事情吧——
瞬间,把酒言欢的同袍兄弟就变成不共戴天的敌人,而我只想自己能活下去……又有几个人能像吴敬必一样镇定有勇气面对当时的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