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参加了为期3天的学习培训。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听专家讲座,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
我探索我成长,我表达我成长
教育专家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真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中山大学教授周晖老师首先向我们讲述了0一6岁幼儿在数学方面的认知特点,孩子在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并且能理解和使用符号和象征,通过实验证实了6个月的婴儿就有了初步的数学概念。科学方面的认知:让我明白了小班幼儿主要以观察为主,引导孩子对于观察到的结果提问,中班鼓励孩子观客结果,进行一些原因的猜测对事物进行比较,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推论,大班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引导孩子根据以往的经验或逻辑,对现象进行预测,引导孩子用一些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孩子的思维也是有局限性的他们只注意到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语言发展方面主要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在幼儿园可以适当的对孩子进行口语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周晖老师让我们通过分组讨论:如何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所见!最后得出结论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假装游戏中、听说故事中促进孩子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接着和我们分享了可以通过两两倾听游戏锻炼孩子的倾听可惯,一天的学习,收获颇多。
我自控我成长,我助人我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陈晓老师的幽默,随和,一上课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他主讲的第一部分是什么是情绪,情绪包括高兴、恐俱、悲伤、惊讶、愤怒、厌恶,儿童对这些表情的识别比成人更好,情绪的作用,通过分组讨论《消极情绪都是有毒的吗》,让我们得出结论所有的情绪都是有正、负两面的,比如悲伤,正面作用是博取同情,排解压力,负面作用是影响周围人情绪,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力。第二部分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在处理儿童情绪前应注意几点:幼儿的情绪对他们来说是真实的,情绪没有对错之分,都是源自自然发出的最基本情绪,儿童不需要成人帮助他们怎么去感受,成人也不能用命令的方式来简单改变儿童的情绪,所有情绪即使是消极情绪,也会对儿童生活有作用。但是我们接纳的是孩子的情绪感受,不一定代表我们接纳他们不合理的行为。下午的社会性发展,让我明白了同伴关系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宜过早干预,要求儿童在一起,忽略促进儿童友好交往的机会,强调每一个人都是好朋友,干预儿童的友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正确处理孩子同伴之间的相处关系。孩子在攻击行为方面的表现主要以身体动作为主,比如小班的幼儿常常为争抢座位,玩具而出手抓人,咬人,推人等,到了中班,语言的发展,开始增加了语言的攻击,那么对攻击行为的应对方法应该怎样处理呢?首先要做好榜样,其次是指导、强化。亲社会行为,让我认识到了当榜样和说理教育一致时,品德教育会取得最高的教育效果,要重视言传身教,这是成功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表演我成长,我运动我成长
中山大学教授李韵瑶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学前儿童艺术发展特点,首先是美术绘画方面的,让我明白了孩子的涂鸦期分为随意涂鸦、控制涂鸦、圆形涂鸦、命名涂鸦,美术包含了绘画、手工、雕塑、建筑,美术教育可以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培养创造力。
下午,幽默风趣的张豹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特点,首先是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2从上到下的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让我明白了孩子的动作发展关系到智商的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孩子动作发展的目标合理安排幼儿的体育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大动作发展目标设计一个大循环活动,我们组的学员通过各种体育器械(如垫子、呼啦圈、平衡木、梅花桩、拱门、轮胎、雪糕筒)设计了一个大循环活动,得到了张教授和各位老师的认可,让我终于明白了怎么去设计一个合理的能锻炼孩子体能的体育活动。然后根据中班孩子的小动作技能写出操作区需要的区域材料例如各种豆、筷子,杯子、剪刀、剪纸、吸管、拼图...,让我对区域的布置有了很好的帮助。
在一场简单又令人兴奋的结业典礼中结束了三个周六的儿童心理学习,我将能尝试用更专业的角度观察、指导、评价孩子们,最后,我想说感谢园长给的这次学习机会,学无止境,我会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