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虺》( pán huǐ),作者刘醒龙(2011年 ,刘醒龙的《天行者》获得茅盾文学奖),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出版。
我不是在向你推荐这本书,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的内心充满了好奇,因为这是第一本以曾侯乙尊盘为题材虚构的故事,我想知道对于传统作家来说,会怎么运用和发挥这种青铜器、文物的题材,而看完之后,我只能说,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比较好。
言归正传,我直接粘贴过来京东上对这本书的内容简介好了,省去不少时间——
《蟠虺》叙述的是一个曲折神秘、充满对历史的深入反思和对现实的敏锐关照的故事。青铜器学界的泰斗曾本之在一个黄昏突然收到了20年前跳楼自尽的同事郝嘉写给他的一封神秘的甲骨文信,勾起了楚学院两段至今没有答案的无头公案--20年前的楚学院副院长郝嘉为什么突然跳楼自尽?10年后前途无量的青年教授郝文章又为什么莫名地被捕入狱?真相以细节的方式在时间的磨洗中慢慢浮出水面,直指一件春秋战国时代精美绝伦无出其右的青铜重器--曾侯乙尊盘。从这件青铜大器出土之日起,人性中所有的欲望都被激发到极点,原本庄严恢弘的远古礼器成为欲望逐猎的蝇聚之地,引无数为名为利为野心者,真可做假,白可变黑,无可生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要擦拭尽这美丽文物上沾染的肮脏血污,要付出的岂止是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更需脊梁坚挺腰撑傲骨之人,坚守灵魂,坚守清白,坚守良心,更需要整个民族的灵魂自省和自净。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习惯性地打开扉页看下作者的简介,然后习惯性地去看看序言、目录、后序,可是,这本书我从头翻到尾,没有序言、没有目录、没有后序!光秃秃的就从故事开头讲到故事结尾!
擦!不是买到盗版的了吧!
等我前前后后花了将近6个小时终于读完这部小说时,我明白为什么了!没有人好给这部小说写序,包括作者自己!我觉得京东的这段简介比书本身更有吸引力。
不管豆瓣上给出的7.2分的评分,还是各大网站的溢美之词,我只相信我的感觉,对于一个在武昌生活了十几年、接触青铜知识也有七八年的普通读者来说,小说中渗透到边边角角的对武汉尤其是水果湖、东湖、省博一带的描写,对于熟悉省委一带的人来说,有一种真实到有些粗鄙的感觉,张家湾小区、茶港小区、老鼠尾……我情愿作者用一些虚构的地点来讲述。随着故事线索的铺开杂糅进去的情欲的描写突兀又牵强。作者想借由青铜器这种背景来完成对官场、学术界一些丑恶的鞭挞和揭露,却又最终陷入了谄媚的怪圈。
对于像曾侯乙尊盘这样的青铜重器,应该有与之相配的庄重、大气、雄浑、典雅的语言来讲述,可惜,从这本书里面我没有读到这种感觉。相反,在语言的描写上,常常让人有一种错愕:曾本之、郑雄、马跃之、安静、曾小安、郝文章,这些故事的主要人物,不分年龄差别,不分性别差别,说话全部都像一个人。甚至是作为小学生的男孩楚楚,也动不动说出跟年龄完全不相配的言语,实在是让人憋闷难忍。
刚好最近在听《蒋勋细说红楼梦》,在第六回下里,蒋勋讲到,一个真正的好的作者,他一定是千面人,他扮演什么角色的时候,就应该讲这个角色应当讲的话,曹雪芹是伟大的作家,三百多个人物,每个人说话都不一样,说的每一句话都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性格。用这样的评判标准再来回看《蟠虺》这本书,就无法读下去了。
我之所以读完,因为里面确实有很多的元素是我熟悉又陌生的,比如沙璐扮演的志愿者讲解员,因为志愿讲解员的自由发挥可能给本来就有纷争的学术圈带来莫名的影响这是我不曾想到的;比如盗墓贼不光是盗取文物同时也可能是仿制文物的专家,他们也许会玩一些将仿制的赝品又偷偷埋进没有打开的墓葬来戏弄那些考古专家的把戏;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博物馆的展出文物,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比如那些专家鉴定为真品的东西很可能就是仿制品,而那些已经被专家否定的赝品,搞不好是故意作伪的真品,所以那些拿着传家宝上台给大师鉴定的人们,大可不必对鉴定结果太在意,假若真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是不是真品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传承一种精神和念想,而不是传承了多贵重的财富。
回想之前看的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天下霸唱的《鬼吹灯》,都是盗墓题材,俘获不计其数死忠粉,改编的影视剧更是横扫各大屏幕,而《蟠虺》除了在传统作家圈子里以书名博眼球外,估计在普通读者中难以引起关注。论语言,《盗墓笔记》和《鬼吹灯》都是典型的网络小说,难以用文采来考究,但是网络小说的制胜之处就在于:不重形式,重情节,重内容,重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蟠虺》一类的传统文学写作中,要产生一次情节上的冲突,可能会进行长达几十页的铺垫和描写,而在网络文学写作中,产生情节上的冲突是随心所欲的,打个比方,就像做爱,传统的做法是进行长长的前戏,结果要进入正题却3秒就结束了,而网络小说的做法是单刀直入式的,突袭式的,一浪接一浪的,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来一次冲突,突然的高潮,一个接一个的高潮,让人欲罢不能。这就是为什么读者抛弃传统文学作品而转身拥抱网络小说的原因。
现如今,人们对传统作家的文学性描写非常的不买账,因为那里面充斥了太多的自我清高和孤芳自赏,缺少普世大众的地气。一本厚厚的文学性描写,可能就是写了一些郁郁不得志的小情绪和打情骂俏的小伎俩。相对简单有货的网络小说,一旦语言和情节、内容尚可,很快就会得到读者的青睐。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只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干货上,美好的事物上,而不会为别人的小感悟、小情绪、小情怀买单。大家喜欢用想象力、创造力和信息量来大开脑洞,用干货来填补空缺,而不是用一堆陈旧的文辞来检验智商。
当然,经典小说乃是集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精华于一身的真小说,兼具文学修养、情节起承转合、社会关照以及人性探索等等等等。经典之所以经典,就是一件从各个方面打磨得比较完美的上乘之作。就像曾侯乙尊盘,兼具观赏性、实用性和祭祀意义,炉火纯青的技艺和精确的材料配比,让其在历经无数战乱和历史变迁之后,仍然凝华聚气,散发着亘古不变的魅力!
最后,我想说,我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对刘醒龙先生的诋毁之意,仅仅是就书论书,毕竟我实打实花了28元(折后)买来了这本书。对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来说,作品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喜好不同。我只选择我觉得好的,如果不会选,那就选经典的,绝对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