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什么地方去?
人生中匆忙又匆忙,有多少人会在忙忙碌碌中停下脚步,问问自己?
每个人的成长都带着印记,家庭的影响,学校的教育。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内化,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茹萍没到深圳之前是一个省级重点高中的老师。当年是为了女儿的学业,把家安在了深圳。好在先生是大国企的工程师,到深圳可以无缝对接,工作收入不但没受影响,还上了一个台阶。
茹萍从小要强,父亲是老家市里的老领导,在当地很有威望。家里三个哥哥,只有茹萍一个小妹。从小就是掌上明珠,父母迁就,哥哥宠爱,茹萍那是说一不二。
茹萍这个名字,就是父亲当年依据《林海雪原》这部电影取的。
茹萍从小就聪明伶俐,上学成绩好,老师也是疼爱有加。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到大学毕业。茹萍从小对自己就严格要求,学习工作从没让父母操过心。
大学毕业后,父母要求回老家工作。茹萍就回到了家乡的一所省内享有盛名的重点高中读书。年年都是优秀教师。
一心扑在工作上,经介绍,将近三十才和父亲老战友的儿子结了婚,算是知根知底,生活圆满。
有人问茹萍,你为什么那么拼命,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有使不完的劲儿。她说我从小受到的就是这样的教育,一虚度一浪费时间就有一种愧疚和虚度的自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这段话,是刻在心里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鄙、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如今女儿在纽约大学读书,先生事业有成,家里因为买的早,在深圳拥有一套大房子。可以说人生圆满了。
然而,茹萍却是更加焦虑了。姑娘打电话想转专业,让她焦虑;先生工作有变动,要到美国进修一年,让她焦虑。自己不能找到一个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让她焦虑。很多很多的事,都让她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朋友约她去游泳,她觉得是浪费时间;小区里的邻居约她一起去学插花,她觉得是虚度光阴。
只有学习,读书才是正经事,能充实自己的才是正确的。她只会学习,觉得学习才是最正确的事。
她活动如此紧绷,如此单一。出门旅行,女儿拒绝和她同行,理由是无趣。偏偏女儿选择的艺术需要太多的灵气。
她却认为书中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所有的困惑都能在书中得到解决,她忽略了人生最重要的是感受。
没有感受,没有体验。人生如何成长?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人生路上风景无数,把酸甜苦辣咸尝遍才是完整。
这些体验书本代替不了,父母包办不了,只有靠自己一点点去感受去体验。
让自己放松,对自己放手。善待自己才会以包容之心对待家人。
茹萍因为姑娘想选转专业发生了矛盾。姑娘喜欢的专业她不喜欢,从前景到就业逐条分析。茹萍给的建议姑娘也不接受。倍受煎熬。
其实她这是把自己的观点和焦虑强加给了姑娘。你怎么就这样自信,你的观点都是对的?时代的发展谁又能预料?
即便你多方求证,完全正确,姑娘不喜欢又有什么用?你觉得,在一个自己一点兴趣没有的专业里学习,会学得好吗?
生命是多彩的,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只有一个颜色。不品尝万千滋味,就不算真正的活过。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面对种种,它们只是为了丰富我的体验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