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想藏在月光宝盒里”,嗯,这篇文章让我感触很深,非常熟悉。在我们小学阶段,当上到想象单元时,也曾给20年后的自己写过一封信。渐渐大时,在高三18岁之际,我们学校也组织过给30岁的自己写信。最后,封存在箱子里,等到三十再取。
这种写信的活动,我们都曾经历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与合适的场合与同学进行畅谈,双方约定,极具仪式感的放飞理想。老师充当记录者与保存者,守护孩子们的少年梦想。
当孩子们将心之所向,那些少年的欢喜与秘密,通过文字书信的形式,虔诚的放入盒子中,等待时光机慢慢启航,年少的模样恣意张扬,宏图壮志,形形色色的愿景是美丽的另一片天地。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多了份牵挂与记念。我们将再次相聚某年某月,然而,在彼此都不能拥抱日子里,我们都在持续向上,不断生长。
因为有了约定,我们开始期待。这是一种期待,一种牵挂,同时也是一份美好的梦想。教育的美丽与诗意,正是由这希冀,牵挂,梦想而氤氲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