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之痛

我自小在外婆家长大,今年回到老家,看到10岁的小表妹因为放学晚归而被奶奶训斥,她并没有任性地撒娇,而是默默地写着作业,试图用这种乖巧博得祖母的原谅。我最初看到这一幕,心里突然觉得很酸楚。这个女孩在6岁的时候便被母亲抛弃,父亲患乙肝,随后去了远方的大城市。自那以后,我们再也很少见她往日的活泼性格,尤其在陌生人面前更是羞于表达,我在她的眼神里看不到一个女孩的天真。

如果她的父母没有离婚,如果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病症,如果那个脾气暴躁的婆婆没有那般封建传统的痼疾,也许她的家庭是无比的幸福美满。这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看似有着大人的成熟,有时候她会在一旁孤独地坐着,安静地可怕,我们本应看到这个年龄该有的活泼、闹腾甚至任性,但在她身上我全然看不到。她自小跟随失败的父亲生活,父亲很爱她,却远在他乡,祖父母也从未给过她多余的疼爱。我知道,这个充满朝气的生命每天伴随着年迈的呼吸,我知道她的心里始终思念年轻的母亲,尽管她未曾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但我相信假如她有机会获得母爱,那么她必然义无反顾地投向母亲的怀抱,我不想去计较这是否来自天生对母爱的需要,但对年轻生命的追求是所有人的天性。

多少年前,我正是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同样单调的生活模式,同样匮乏的物质,一刻不停地唠叨,老年的垂暮之气,朝气全无,看到这个孩子,她和当年的我是多么相像。

母亲的离开切断的是一个庞大的家庭,中国是一个宗族家庭传统的伦理社会,每个人的成长伴随着来自父亲和母亲双方的家族惠泽,也许各个家庭矛盾丛生,亲戚之间也难免勾心斗角,但我相信集体意识强烈的中国人从家族中得到的力量其实远大于伤害,这是最有安全感的保障。母亲的离开,撕裂的关系也带走了她的舅姨以及她的姥姥姥爷,她能行动的地方少之又少,那辆曾崭新的玩具自行车就此破损而被丢弃在无人旁观的角落里,任凭风吹日晒,狭窄的生存空间带给她的是更加狭窄的生活愿景。

我没有调查过这种类似的命运在中国究竟算不算普遍,想想欧美发达国家儿童较早独立的现象,中国目前也大都有苦难催熟的孩子,我不敢肯定这就是一种进步,假如这意味着物质的进步,那么幸福生活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吧。自小听说过很多贫苦的孩子立志成才的故事,他们在物资匮乏的坏境下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绩,我很佩服他们的作为,这是极为了不起的存在,但那终究是极少的一部分,大多数孩子的悲剧命运没有人会在乎。上层精英们也许真的该有所作为了,毕竟这是社会的最底层,是之所以改革的根本缘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总要突破自己,才能向前迈进一步,不断突破,不断前行。 性格偏内向的我,曾经的状态是:和前辈同事聊天都紧张,碰到...
    陶心暖暖阅读 3,280评论 5 8
  • 老陈是个厨子,儿子陈念,六岁,他的心头肉。 老婆离开这个世界前,把儿子托付给了老陈。他知道,这是一辈子的事。 儿子...
    齐科夫阅读 2,299评论 0 3
  • 这些感觉太玄了。只有在感受到它们的那些时刻才有清晰的肯定。而在其他时候,这些不能用公式表达的情绪唯一的依托是模糊的...
    停桡阅读 721评论 0 0
  • 希望大家都好好的,各方面都好好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好的。感觉自己聊天太呆板了,今天客人说我聊的太官方了,好吧,这是...
    远佳阅读 70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