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期盼第三期培训,因为盐城师院前两期举办的太精彩、太花心思。教育部2020年国培项目---国家级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规格很高,承担项目的盐城师院文学院,自院领导至班主任以及班主任助理,都格外尽心。这是让我们所有学员很感动的地方。
2021年1月4日,学员们又从不同省份赶来盐城。盐城的天气真的很冷,但阻挡不了学员们学习的热情。清晨淡黄的日光,华灯初上时刺骨的寒风,都是我们的伴侣。一群人捂着严实的冬装,背着背包,拎着行囊,一天四趟奔走在教室和宾馆的路上。
不得不感慨于中考命题专家的高屋建瓴。盐城市教科院的杨万扣老师,做了《新形势下中考语文试卷命制的理念与实践》的讲座,从命题依据标准到命题的情景设计,从命题题型特点到答案的拟定,从命题的主客观平衡到改卷的机制约束,他都列举实例,详解命题背后想要考察的学生素养能力。平常教学,如果还停留在陈旧的考试观念上,那么现在的中招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场灾难。语文的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拓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要在教学中渗透落实,才能真正跟上考试改革的步伐。这个讲座是独一无二的。
不得不感慨于教授博士的专业研究。目前最火的语文教育热点就是整本书阅读,但一线老师绝大多数束手无策,不知怎么办。四川师范大学靳彤教授提出了松塔模型:基础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检视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批判性阅读。这六种阅读方法有由低层次到高层次,螺旋上升。当然针对不同文本,要用不同的方法。采用何种方法,则由阅读者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这些经验从哪里来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引导学生不断阅读,不断采用新的阅读方法来完成任务。可以说,靳彤教授给我们阅读整本书教学提供了工具型支架。云南师范大学的谭晓云教授则另辟蹊径,作了《语文教学中的“归体”设计》的报告,从散文、诗歌、小说各自的体式特征来解读单篇教学该怎样做:理解散文的关键点不在于文本中客观的物、记叙的事,而在记叙、描写中关注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诗歌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于节奏和韵律,学习诗歌关键点则要关注它的意象以及其所营造的氛围(意境)。小说是最复杂的,但叙事才是它最本质、最典型的文体特征;情节是叙事的逻辑,场景是叙事的背景,人物是叙事的主题。两个教授,两个角度,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不得不感慨江苏语文教育的浓厚氛围。苏州吴江中学,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语文就是语文,让语文还是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本原,是目标和任务;本真,是规律和途径;本位,是方法和效果”。其语文主张,真的让人深思。南京秦淮区,周正梅老师的趣味语文:以趣味来激发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学习语文。通州市丁卫军老师的简约语文:重在聚焦、选择和整合;追求精约、博约、雅约之境。南通市李凤老师的无痕语文:无痕教学,润泽生命。洋思中学,刘金玉老师提出:只有在课堂上的预习才是真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绝不是作秀。他们都是出身一线的老师,却各自成立名师工作室,带动影响更多的语文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质疑,不断请教,不断论证,历经千淘万漉的辛苦,方得狂沙中一点点金。我能想象到,他们在江苏这个教育大省中,要想脱颖而出,其中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他们肯定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准备,也肯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慨叹,还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无奈,但是他们用信念和毅力,冲荡前行,虽千回百折,最终登上教育主张的高峰,成为语文教育名家。
反观我们自己,总是为取得的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也总是为前行路上的挫折和困境就踟蹰不前。遇到教学障碍,缺乏停下来仔细研究的耐心和细心,还缺乏以人为师、百里求师的的恒心和谦逊,更缺乏清晰的追求目标和不断前行的动力。对照是为了找出差距,反思是为了明确现状。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课堂上心中所燃起的小火苗,定可以星火燎原。
2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