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里的路灯一盏一盏倒退,黎明时分,清晨与黑夜安静相拥,模糊了界线。暖黄的光晕洒在淡蓝色的幕布上,稀疏闪烁。
城市照常沉沉地睡着,打着小呼噜,鼻息在无人的街道穿梭,抚过耳边。发丝自由自在,在凉丝丝的风里耳鬓厮磨。房屋沉默不语,高大的黑影屹立不动。
城市的细胞大都还沉醉在温柔梦乡里,也有勤劳的人们离开被窝,活跃在各个角落。
我看见晨跑的中年男子,赤膊上阵,健康的肤色,结实的肌肉,平静的眼神。我不曾知晓,当他们独自踏在薄雾中,心中是否会有隐秘的欢喜?
我看见路口的早点摊,姿态从容的大妈站在车后,面容在热乎乎的烟气中氤氲模糊。是了,附近有个学校。不多时,便会有三五成群的少男少女,套在校服里,走向早早等候着的铝皮车。
“姐,快看,有月亮!”弟弟响亮的声音突然出现,打破了早起赶路的沉闷空气。
我转头看向窗外,一轮满月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是我未曾见过的明亮黄色,是我未曾留意过的又大又圆。中秋节啊...我眨眨眼,静默月亮带来的回忆和联想,静待今天的离别。
在外求学的经历使我对离别并不陌生。上立交桥,停车,拉行李,刷证进站,排队安检,站在扶梯上向下望,和家人挥手道别,转身检票。也许会眼含热泪,也许是平静如常。过往的离别带来的浓烈情绪如今只剩下一点淡淡的痕迹。情绪消散得太快,快得抓不住。我想,是否能永久存储它,在特定场合和时刻重新感受。
但情绪存储的阈值是有限的,正是一次次的消散为新的感受腾出空间。而过往的,也并非无影无踪无迹可寻,它们都悄无声地的沉淀在心里,和时间酝酿着。在某一瞬间,量变带来质变,你会感受到内心的丰盈和灵魂的喟叹。
离别的情绪千千万万,时间,环境,人的微小改变都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
年轻的阿里萨在山顶演奏着小提琴,弦顶开出了黄玫瑰,被风衔着送至海湾正待启航的船;
脱下神袍的拉尔夫与麦琪在无人之岛上极致相爱,压抑遮掩的爱意如火山爆发般喷涌,心知肚明的离别让两人疯狂燃烧着自己;
五岁的卡捷琳娜在船上与士兵列斯坦丁诺斯挥手道别;“小姑娘,照顾好我的袖子!我还要的!”“我保证!”这样热烈的离别在混乱的塞萨洛基尼中显得那样单薄;
十三站在窗外,牡丹坐在车里,站台的汽笛鸣响,火车呜呜去向南京,洒下十三的大颗眼泪和后知后觉的不舍...
远处,已有金光隐在连绵的群山后,快速倒退的电线杆与沉默的树木单调无比。
起伏的情绪消耗着我,情绪褪去后的疲惫包裹着我。
我趴在小桌板上,渴望能沉沉睡去,渴望下车时的陌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