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自媒体写作是场意外,但我现在却乐在其中,这对于我来说真是一场美丽的修行,我将会把它持续下去,在一群优秀的小伙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努力保持不掉队。
我在一所大学里教书,年纪也不小了,对于文字有种狂热的热爱,虽然工作的节奏很快,家里还有个上小学的娃要带,这么些年来,也是一直没有丢下阅读和写作,虽然写的论文多点儿,纯文学的东西偶尔会写点儿,不多,但是看的纯文学的书籍和畅销书可是真不少。
越看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以至于常常会焦虑爆棚,有一段时间,不怎么写东西,只是看和思考。再后来尝试着开了微信公众号,我就想着哪怕当成个人日记的记录呢,论文和散文随笔随便放在上面,也尝试写了小说,文笔呢那就一言难尽哈哈。
也有一段时间断更,中间忘了怎么看到了扉桐在简书上的文字,犀利却不刻薄,温润而有力量,佩服得不要不要的,我心想现在的年轻人太了得了吧,看照片好像还是个小姑娘,漂亮干练,这再看看,出过书啊。我不禁想,我二十多岁时在干嘛呢,好像还是在工作单位撞钟呢吧。彼时,我在“简书”、“头条号”、“豆瓣读书”上都开了自己的账号,都是同名“十里荷塘秋水长”,笔名落款我也基本上以“十里荷塘”为主,猛一看貌似很文艺,其实根子里是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写作定位,从这个账号和笔名上压根儿看不出来我写的内容是什么。
好像就是这个时刻,因为给扉桐文章点了赞,发了一两句评论,扉桐居然回复了,(起先我以为她根本不会理我这个中年大妈,因为我的简书页面上光秃秃的,看上去实在不好意思)再后来就跟到了扉桐的微信的写作群里,想着看看这些年轻人怎么玩自媒体也是好的啊。
话说扉桐真是个不错的小姑娘,她说姐,你这个账号名字要不要修改一下,看不出来你是什么领域的会比较不容易吸引读者关注度啊,你看人家职场的、教育的,账号基本上扫一眼就知道是那一个领域,可以精准吸粉。我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因为用的时间久了,我好像还对这几个字产生了感情,虽然认同她说的,却仍然坚持不改。(哈哈,看我这出息)
“头条号”和“今日头条”我后来才弄明白是一家儿!难怪我的账号不能享受新人待遇,我注册的“今日头条”那个账号看新闻差不多一年半了吧,但是以前从来没有在上面想着自己也来写东西,这好吧,看了一些写作攻略,也有前期在别的地方报的班儿学的一星半点知识,我就开始努力在“头条号”上深耕起来,我心想,早晚会开通的呀,不能享受新人政策,那我就多写写,反正还是文学和教育类的文章,不开头条号我也是要写的啊,那索性先放在头条号上过“原创首发”吧,之后再搬到个人微信公众号上也耽误不了什么,但是其他账号我就暂时先不开了,精力有限。
满打满算,真正开始写起来算,到现在写了两个半月吧,目前取得的成绩是:
1.顺利通过了原创标,通过了悟空问答收益,结识了其他阵营的写作的小伙伴;
2.中得了6次青云计划,其中5次图文青云,1次问答青云,写了3个给了爆款证书的微头条;
3.通过一个阅读量402万的微头条当天涨粉400多个,直接给了我这样的小白(不对,应该是老白)写作自媒体的信心和勇气;
4.加入了人文社的书评圈,开始规律性地写书评,其中有一篇被人民文学出版社选用,在人文社的头条号和公众号上都进行了发布;
5.中间还有以前参加的两个征文大赛也都拿了奖,出于虚荣心,也都在写作群里晒了晒奖品和获奖证书,其中一个还是国家工信部举办的中国工业文学大赛,我的短篇小说在网上展示并入围,给了我很大的心理积极暗示作用,就让我觉得写作得到别人的承认是非常快乐开心的一件事。
以上只是一点小小的成绩汇总,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在写作道路上坚持写作的小伙伴,群里大概我是最年长的了,还有刚20岁的小孩儿吧,可是写文章写得也很老道,我经常被她们的生花妙笔吓到,觉得自己以前的时间是不是浪费得也太多了。
可是羡慕嫉妒之余,我还是庆幸和他们有缘相识,结伴同行一段路程,古话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看着他们,我清楚地意识到她们思维的敏捷活跃、文字的犀利准确,这场相伴而行在写作道路上的缘分真是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我特别想说:咱们以后就一直这样吧,坚持在写作的道路上,青山不改,绿水悠悠,行吗?群里的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