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介绍一下刘裕的情况,毕竟相对于其他时期的历史,南北朝这段时间的人物过多过杂。
刘裕,南朝宋武帝(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南朝刘宋开国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其实只论出身的话,刘裕同志应该略好于自称皇族的刘备,毕竟祖上也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爷爷是东安太守刘靖,爹刘翘也是个功曹小官,好歹是官宦人家。 既然是开国君主,按套路是应该出现各种异兆的。但是刘裕命不是很好,自己呱呱坠地,亲妈却难产落病不久就死掉了。异兆外加丧妻,让他老爹认为这孩子是个不祥之子,于是决定把这孩子给扔了(这爹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用老婆的命换回来的儿子,说扔就扔啊)。幸亏刘裕的姨妈来看孩子,知道了这个狠心爹的打算。看着这个姐姐用生命换回来的小婴儿,一边心疼着没妈的娃,一边思念刚死的姐姐,自己也刚生完孩子奶水还够,为了姐姐就收养这个娃娃吧,这应该就是寄奴小名的由来吧。
刘裕一天天长大,老爹又续娶一个老婆萧氏,这个女人也对刘裕不错,视同己出。因为后妈照顾的好,十一二的刘裕已经长得魁梧有力和大人没有区别了。好景不长,刘翘得了重病,不长时间就翘了辫子,留下一对孤儿寡母,凄凉度日。没了生活来源的这对母子,只能靠典当打零工度日,日子过得有今儿没明儿的。刘裕本就不是个爱读书的主,也就认识几个字算是脱盲了。可能是因为长得孔武有力,刘裕平日喜欢舞枪弄棒,拉弓放箭,这些技能在乡间地头是得不到施展,又不能变现填饱肚子。没办法的刘裕平日只能靠边草席卖了换点生活费(是不是似曾相识),日子过得很苦,饥一顿饱一顿的。就是这样的时候,刘裕却对抚养自己的继母很好,宁可自己不吃也不能饿到萧氏。
这期间发生了些事,因为觉得应该是后来史官为了粉饰刘裕篡位的合法性,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吧。
一天,刘裕走到京口竹林寺,感觉有些累了,就在讲堂的门前躺下睡着了。庙里的和尚看见门口躺着一个破衣烂衫的人,心生厌恶想去赶走他,走到跟前发现这人身后出现五颜六色的龙形光影,和尚们一阵喧哗惊醒了睡觉刘寄奴。刘裕也没当回事,晚上回家睡觉,梦见两条龙,自己骑着其中一条龙飞腾,飞着飞着突然一团黑雾,向下一看发现一条河流,隐隐泛出黄色(是不是很有点预言梦的感觉了),这时他觉得有些害怕,谁知猛地一下坠入河中。刘裕害怕极了,一阵狂喊,就这样从梦中惊醒。仔细想想刘裕觉得这个梦应该是好梦,也许时运来了,翻身起床,看看外面天色蒙蒙,睡意已无。
刘裕起床做饭,侍候继母萧氏吃过早饭后,自己简单吃了一口,向萧氏请示要去刘翘墓祭拜,出了门去。
途中刘裕遇到个风水先生名叫孔恭,两人交谈后很投缘。原来这孔恭是给富豪家寻找好风水的地方做墓地,于是两人搭伴进山了。不长时间来的了,刘翘的墓前。因为家事已经衰败,刘翘就草草葬了,只盖了一层不高的黄土,除了刘裕没人找得到了。风水先生看到这个简陋的墓,又环顾四周,说:“这是谁家的墓啊,这可是个帝王墓啊。”刘裕笑问什么时候会发迹。
孙恭说:“用不了几年,肯定会的,这家子孙前途不可限量。”
刘裕笑道:“难不成还能做皇帝不成?”
孙恭笑笑:“怎么知道不会出皇帝呢。”
两人说说笑笑,唠了几句。这孙恭说者无意,刘裕却听者有心,中途两人分别,刘裕高高兴兴回家,从此坚定了理想和信念,“我能行”的想法根植于心了。但是日子还是照常的过,依旧是编草席卖,砍柴打猎,勉强温饱。
时间来到当年秋天,刘裕挎弓背箭,手提柴刀,上山砍柴,只觉一阵阵腥风袭来,一片片沙沙声,很是渗人。刘裕心里感觉不好,预感有猛兽,于是跳到远处,四处张望,做好准备。这时,突然串出一条巨蟒,周身亮闪闪,张口吐信,看起来十分恐怖。
刘裕也是吓了一跳,急忙抽弓搭箭射向大蛇,嗖的一声,不偏不倚正中蛇颈部。这下巨蟒伸着脖子怒视刘裕,躬身像似要想这边跳过了,谁知嗖的又是一箭,正好射中双眼中央,这蛇一下没了生气,垂头滚做一团,跌下去,不见了。刘裕跑了过来,看着大蛇掉下去的地方,应该也有十几米高,不由得自言:“好大一条毒蛇,亏得我箭锋利,才免于被害。”回去捡起之前看的柴,下山回去了。
第二天,刘裕又去那处,看看有没有异样,远远听见有研磨杵臼的声音。刘裕更加诧异,顺着声音寻过去,发现有几个童子,轮流杵臼草药。
刘裕大声问道:“你们在这里杵药,是要做什么?”
一个小童子回:“我们大王被刘寄奴所伤,所以派我们来山上采药,敷到受伤的地方。”
刘裕又问:“你们大王是什么人?”
小童子回道:“我们大王是此处的土地神。”
刘裕纳闷的问道:“你们大王既然是神,怎么不去杀死刘寄奴?”
小童子说:“刘寄奴以后会大富大贵的帝王,是不死的,怎么杀啊。”(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不杀之?"答曰:"刘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杀。"《南史·宋本纪上·第一》)
刘裕听完这话心里有底了,大声呵斥道:“我就是刘寄奴,来除你们这群妖孽,你们大王都怕我,你们不怕我吗?”
小童子们一听到刘寄奴三个字,立刻四散奔逃,连杵臼的药也来不及拿就都跑的没了踪迹。刘裕把药收归己用,每次遇到刀伤,一敷就好。
看到这里,我也真是服了给刘裕作舆论宣传的史官了,真的是没什么创意,他祖上刘邦老爷子的斩蛇起义,改了改就套在刘裕身上了。
刘裕受到种种异兆的鼓励,觉得自己前途远大,不应该再留着田间地头了埋没了自己,于是和继母商量,投身戎旅,借此求得发展。萧氏知道刘裕抱负远大,也不阻拦。
刘裕告别了继母,立刻家乡来到了孙无终处参了军。孙无终看他身材高大,魁梧有力,觉得他不是个常人,便留在身边做了贴身警卫员,多给军粮,没多久就提升他做司马。
晋安帝隆安三年,会稽郡孙恩造反,谢琰、刘牢之奉命平叛。刘牢之对刘裕早有耳闻,特地去信邀请刘裕来做参军。刘裕收到信,不辞而别转投到刘牢之营中。
刘牢之给了刘裕几十人,让他做侦察连长,去查明孙恩的踪迹。侦查途中,刘裕和几千敌人遭遇,他手持长刀,杀入敌阵,孙恩叛军虽然人数占优却不是刘裕的对手,几千人被刘裕率领的几十人侦察连杀得人仰马翻。正碰上刘牢之儿子刘敬宣,带兵接应,孙恩被杀得大败,带着溃兵乘船逃到海上。(经常有人以此为证据说刘裕是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皇帝,虽然刘裕杀的是孙恩的乌合之众,不过几十人和数千人对砍,确实能看出刘裕武功的强悍)
不久,刘牢之带兵还朝,刘裕也跟随其中,孙恩觉得危险已经解除,又带兵攻下会稽,杀死了谢琰。
这次刘牢之带兵东征,命刘裕带兵驻守勾章。刘裕且战且守,屡败孙恩。没办法,打不过刘裕,孙恩只得带兵撤走,又退到海上(应该是海岛吧)。接着孙恩又带兵袭扰海盐地区,刘裕带兵去堵截,修葺城池建起堡垒抵御。孙恩白天来攻城,刘裕募集敢死队一百人,作为前锋,自己督军跟进,杀得孙恩大败。孙恩又带兵转走沪渎,从海上漂到丹徒。丹徒是刘裕的老家,听到警报刘裕加速驰援,在途中和孙恩遭遇,兜头攻上去,一顿狠杀。孙恩的部众远远的看见刘裕的军旗,已经怕的不行,又看到刘裕像吃人的怪兽一般杀过来,哪还敢抵挡,四散奔逃,孙恩带残部退走郁州。东晋朝廷因为刘裕屡建奇功,升任他为下邳太守,刘裕升官后,继续追剿孙恩,吓得孙恩从郁州逃到海盐,又从海盐逃到临海,期间部众多被刘裕杀死,掳掠的百姓也或死或逃。临海太守辛景也趁势追击,杀得孙恩无处遁形,最后投海自尽了。
孙恩的部众在其死后又重新聚集,并推举其妹夫卢循为主,重新聚众造反。荆州刺史桓玄,坐拥荆、江八州军事,气焰十分嚣张。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元显和桓玄素来不和,桓玄在孙恩死后不久奇兵作乱,收买卢循拜其为永嘉太守,把他作为其爪牙。晋安帝随即蜂司马元显为骠骑将军,征讨大都督,赐黄钺,讨伐桓玄,并派刘牢之为前锋,刘裕为参军。
大军行进到历阳,和桓玄相遇,桓玄派刘牢之的族舅何穆来做说客,劝刘牢之倒戈。刘牢之私下和元显也有过节,就想借机干掉他,就和桓玄联络,准备先干掉元显再除掉桓玄。刘裕听到风声就和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极力劝阻,刘牢之不听。刘裕有再三嘱咐刘敬宣,要他劝谏不要这样做,刘牢之听后大怒,说道:“我怎么不知道今天干掉桓玄易如反掌?可是干掉桓玄以后,朝廷有司马元显的猜忌,而且越来越深,难道还能保全家无事吗?”接着就派刘敬宣拿着降书去联络桓玄了。
桓玄收服了刘牢之,行军到建康城下。司马元显一点能力也没有,逃到皇宫里,放任桓玄军队入城。桓玄派兵抓住了元显和他的党羽,一并诛杀,自称丞相,总揽百官,都督中外事务。命刘牢之为会稽内史,除去了他的兵权。这时刘牢之才反应过来,说:“这桓玄一到京城,就夺了我的兵权,恐怕灾祸不远了。”
刘敬宣劝刘牢之偷袭桓玄,刘牢之担心自己兵力不足,难免迟疑。
随即召刘裕来商量,说:“我后悔当初不听你的话,被桓玄给玩了,现在我想带兵北上拿下广陵,兴兵匡扶社稷,你肯不肯跟我一起闹革命?”
刘裕答道:“将军当时率领禁军数万都没有平叛,反而为虎作伥。现在桓玄这恶棍已经得志,威震天下,朝廷和百姓都对将军失望了,将军怎么还能打得下广陵呢?在下情愿辞官,回老家,实在不忍心看到将军遭遇不测。”说完就离开了。
刘牢之又集结自己的幕僚,商量据守江北,向天下传檄文讨伐桓玄。幕僚们都因为桓玄诡计多端不好对付,都萌生退意,当面勉强赞成,等刘牢之大军开拔,就都悄悄跑了,连何无忌也不愿意跟着,私下和刘裕商量是不是跑。
刘裕告诉何无忌:“我看何将军这场劫难也不可免了,不如跟我回京口。桓玄如果能老老实实做好臣子的本分,我们不妨为他做事。否则,就想办法为国锄奸,也不算晚。”何无忌点头说好,也没跟刘牢之打招呼,就跟着刘裕一起回京口了。
刘牢之率军来到新洲,部众跑的没几个了,自觉没有活路,找地方上吊自尽了。他儿子刘敬宣逃到山阳,唯独刘裕还往京口走,又被徐兖刺史桓修招募,做了中书参军。恰巧,被任命永嘉太守的卢循,表面上答应桓玄,背地里还是打家劫舍,偷着派徐道覆,奇袭东阳。消息被刘裕知道后,他带兵截杀,杀败了徐道覆,这才领军回营。
没多久,桓玄篡位,废晋安帝为平固王,迁都寻阳,改国号为楚,建元永始。桓修是桓玄的堂兄,被桓玄征召入朝,刘裕也在其中。
刘裕寄人篱下,也不得不随桓修觐见桓玄。桓玄久闻刘裕的骁勇,对他和颜悦色,关怀备至,并且跟司徒王谧说:“刘裕将军风骨不同常人,确实是当今豪杰。”王谧趁机谄媚附和,也说刘裕是天生的豪杰,是上天派来匡辅桓玄的,说的桓玄满心欢喜,每次有宴席,必召刘裕列坐,还赏赐颇为大方。
唯独桓玄老婆刘氏,经常在屏风后面观察,看见刘裕面貌体格不同常人,知道他不是个一般人,就找机会跟桓玄说:“刘裕坐卧行走很有气势,非比寻常,我看朝里的大臣没有比他强的,不能不防着点他。”
桓玄答道:“我也看他不一般,所以格外优待他,让他对我感恩,能为我说用。”
刘氏说:“我看他深沉老练,未必肯为人所用,不如趁早除掉,免得养虎为患。”
桓玄缓缓的说:“我还要荡平中原,除了刘裕谁能做到,等打下关陇地区,再商量这事也不迟。”
刘氏说:“恐怕到那时候,就办不到了。”
桓玄不听,还是让桓修带军镇守丹徒。(刘氏眼光独到,分析准确,可惜桓玄不听她规劝,日后被刘裕所灭也怨不了别人了)
桓修邀请刘裕一同返回驻地,刘裕托词说刀伤复发,不能走陆路,跟何无忌一同走水路返回京口。
二人在船上策划,船在京口靠岸,何无忌就去见刘毅,也是商量光复晋廷。
刘毅说:“我们讨逆是人心所向,何愁不会成功。只可惜没个大头大哥。”
何无忌没有提及刘裕,只是用话试探刘毅道:“哥们也太轻视天下的英雄了,难道草莽之中就没有英雄?”
刘毅激动道:“依我看,只有刘裕。”
何无忌笑而不答,这才请出刘裕。
恰好青州主簿孟昶,出公差到建康,返回时路过京口,和刘裕闲谈,彼此唠得很投缘。刘裕跟孟昶说:“草莽间有英雄崛起,先生可曾听说。”
孟昶答道:“当今英雄,除了将军以外,还有吗?”
刘裕不禁大笑,于是和他一同谋划起义。
刘裕的弟弟刘道规,是青州中兵参军。青州刺史桓弘是桓修的堂弟,刘裕因此派孟昶到刘道规那里,共同谋划诛杀桓弘。同事,派刘毅潜入历阳,约豫州参军诸葛长民,偷袭豫州刺史刁逵。一面又去书信到建康给友人王元德、辛扈兴、童厚等,让他们做内应。自己和何无忌用计准备对付桓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