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大宝去夏令营的生活!
他有机会参加某机构三天的夏令营活动,这三天主要是倾听、合作、手工;没有难懂的奥数题,没有知乎则也的文言文;老师讲一些励志的段子、教一些笔记方法、看书方式,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课后作业,比如根据下午菜谱回去自己做一次,并拍成小视频给老师;还有一个晚上是老师更是大人有大量,如果没有空(比如有培训等),可以不做一项作业;有做做作业的同学进行分享;
三天的夏令营结束,没有成绩,没有反馈;
只有孩子们的笑声,这次的夏令营真轻松,好玩!
很多家长,觉得会在培训结束马上公布情况,都在期待自己的娃,有没有被录取!
应该大部分的家长等来是失望的信息,因为自己的娃子没有被录取;
没有人思考了,这三天经历什么?孩子们努力了吗?家长努力了吗?
学习虽然是孩子的事情,但是父母是他们坚实的后盾,推拉的帮手之一;
我在想这个机构的老师,在结营那一天起,他们的战斗才开始;所有老师,反复观看所有参训的同学们的视频,查看他们制作的手工;因为在放松状态下,表现出的自我,是最真实的;我可以猜到他们筛选的几个标准:
1)比如手工没有完成,可能就直接pass了;因为这是一个任务,也是一个小小要求;孩子与家长不过重视,那未来是不是也会这样子呢?
2)那些在上课期间,搞小动作的,开小猜的;应该是很难逃出视频及老师上课的法眼,这些孩子不专心、容易受人影响,甚至影响别人;如果录取害群之马;还有不过自律;
3)虽然完成了,但是完成度不过,对自己要求低;只是完成而已。。。,这种孩子,可能也不是他们想要的。
从上面几点应该就可以淘汰掉80%的孩子,剩下再对比一下,在团队合作时的表现是关心、自私、独立行动?再看一下现场的表达能力是顺畅还是沟通能力不行?最最后面再看看他们对于学习的理解,为什么而学?
就可以筛选出理想的孩子了!
不管是孩子,还是我们,生活中每一句,每一件事,每一个字,每一行代码,都是代表我们当时一种状态;你用心,别人看到;你专注,别人也感觉得到;
生活不会骗你的,在意的事,用心去做!
不想做的事,直接说出来,不要敷衍去做;
一定要做的事,认真做,用心做;社会不会亏待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