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嘉宾分享不知为何没有嘉宾采访环节,一开始是看到嘉宾公众号中已有自我介绍,并对自己的经历介绍很是具体,再去采访也是炒冷饭,但奇怪的是也没有组织我直接跟嘉宾对接。 前期准备的轻参与感让我对第一次线上分享放松了心情, 同时也放松了全局掌控意识,没有深入去思考整个流程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嘉宾进场,分享20:00开始,初步对接约定19:50,后应群主要求,担心意外发生,提前了20分钟邀请嘉宾进场,结果作为时间管理师的嘉宾主动出来控场,询问是否提前开始?还是先预热(此刻哭死的心都有),我只能告知按原计划准点开始。
正式嘉宾分享时,嘉宾分享心情比较迫切,节奏比较快,内容又烧脑,同时还要控场,导致节奏有点跟不上,作为主持人只好放弃部分分享内容(事后补),保持时刻盯场。
终于等到分享完毕进入提问环节,又担心问题进行时间过长,问题环节衔接很紧密,以致于最后一条问题提前抛出去了,虽然有撤回功能,但总归表现不够沉稳。
好不容易提问环节结束,对嘉宾致谢后,突然发现分享后的作业手头只有文字形式,无设计组伙伴的图,于是赶紧上雷锋营找,终于找到一张,就直接转发群里,结果汪容私信我,作业图片形式有改动,我发的居然不是最终版本!(哭死过去)于是赶快重新发布作业,此时嘉宾来了一句:谁的听课笔记最好,我会给他快递小礼物喔!(谁来告诉我听课笔记评奖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小伙伴提问:听课笔记是不是也是微博交?(彻底蒙圈)听课笔记这个问题压根就没有沟通,包括对接小组,包括嘉宾,于是我又问对接组的小伙伴是否需要询问嘉宾以什么形式上交听课笔记,沟通后询问的小伙伴说她的意思听课笔记是否是以思维导图到图各种(形式)不限?(此时我的内心是奔溃的)每个人做笔记还能强调一致?于是我回复:不限!最后的环节基本搞定,我却心有余悸。
果不其然,待到群主现身时,点评今日分享不太活跃!(我想我尽力了)回顾最近群里确实不太活跃,按说时间管理课程是想要学习更多知识的群员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为何400多人的群,活跃人数不到50人呢?主持人水平太差?预热不够?周六小伙伴活动丰富?还是年底太忙?如何破?我有点茫然,作为第一次主持线上分享,我很不乐见这样的反应(伤感中)
或许我该更用心去做好平日话题的讨论,从中积累经验,同时将自己从线性时代解放出来,进入指数时代!即便今天没有做好,但总归是一次经验,也是一次累积,希望下次会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