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8年1月6日,连续1000天阅读日志第268篇。
前面那篇文章我谈了弗兰克尔的人生历练、人生成就、人格魅力。这篇来谈第二点:他对责任的认识和他在此观点下的所作所为。
在众多的心理学家中,唯有弗兰克尔把责任提高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他甚至把责任提高到了人类存在的本质的高度。
他在《活出生命的意义》第133页说:“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这一个部分的内容,他取的标题是“存在之本质”。这也就是说,他把个人存在的本质视为是负责任。
在《弗兰克尔自传》的“年华老去”这一部分内容中,他有一段话更是直截了当的说明了责任的意义。他说:“变老也是人存在的短暂性的一个表现方面,这种短暂性归根到底是对于责任的唯一也是最大的鼓励——将责任作为人存在的最基本,最本质属性。”
他关于责任的观点有很多。比如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的第92页,他说:“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同样在第133页,他强调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问题来了。责任如此重要,那么自由呢?人的一生,自由不是处于更重要的地位吗?那首人人耳熟能详的诗歌不就说明自由是人的最终目标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生命中,自由和责任谁更重要?弗兰克尔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他在《活出生命的意义》第168页中有一段话鲜明的体现了他对自由和责任的关系的认识:“光说人有自由还不够。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真理的一面。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就会堕落为放任。”
他甚至认为,应该在树立了自由女神雕像的东海岸对立的西海岸,树立一个责任女神的雕像。这样才是完整和全面的。因为,没有附加责任的自由,必定会“堕落为放任”。
所以,从正反两方面,弗兰克尔得出结论,责任是人存在的最基本,最本质属性。
这让我震撼。
既然他认为人生的责任如此重要。那么,他自己是怎么做的呢?他是不是一个在生活中能真正担当起自己责任的人呢?
纵览弗兰克尔绵长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确实不仅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样行动的。也就是说,他是真正实现了知与行的统一的。
首先,他之所以在二战期间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是因为出于对年迈的父母怀孕的妻子的责任感而留下来的。那时,他本人已经得到了美国的签证。但是,正如他在自传中质问自己:“身为儿子,我的责任在哪里?”“是集中精力发展我的意义疗法,还是应该担负起儿女真正的责任,尽一切可能保护父母?”(下图为弗兰克尔一家)
就是在这样对于责任的深刻认识上,他选择了承担为人夫、为人子的责任,选择了留下来,被送进了集中营。虽然历经磨难和苦痛后,最终活下来了,却也无数次差一点儿就一命归西。而这样的磨难,他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让他留下来的,就是他自己的理念——负责任是人类存在的本质。一个不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其次,是在集中营的表现。就像他曾在出狱后劝慰他的患者说的话:“即便一千个患者中只有一个出现了这样的转机,谁敢保证这种转机不会发生在你身上呢?但是首先你得活到那一天,所以你应该活着,等到那一天的到来,而且从今天开始,你就有责任活下去。”
活下去,是一种责任。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所以说,他之所以能在存活率只有二十八分之一的集中营里活下来,这跟他的“责任”观是分不开的。跟很多一进集中营就万念俱灰,拒绝进食,甚至撞铁丝网自杀的犹太人不同,弗兰克尔为了这份“责任”,绝不主动放弃生命。相反,他保存自己的手稿,想尽办法让自己看起来有精神有斗志,努力寻求一丝一毫能让自己活下去的机会。
再次,他从集中营获救后的思想和作为更表明他是一个真正把责任提高到存在的本质高度的人。
出狱后,他面对着这样的心灵浩劫:他的父母、哥哥、怀孕的妻子跟其他600万犹太人一样,在二战中悲惨的死去。整个犹太民族的三分之二被纳粹无辜消灭。家庭与整个民族的双重劫难是怎样让他悲痛欲绝,我们无法体会。
此情此景,他可以恨,可以怨,可以呼天抢地,可以怒火冲天。但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消极悲观,没有无所作为。他并不抱怨、指责邻居和同事对他们一家的迫害,而是选择包容和理解。并且积极投入新的生活。他一生写了39部著作,而且兴趣及其广泛。这都是因为,他并不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社会和他人,而是对自己的生命切实负起责任来。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落实到一点来:既然责任如此重要,那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有什么借鉴意义?
鉴于篇幅,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三篇文章中。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