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鲁迅,他的名字、作品实在是太响亮了,我一个写作上没有“道行”的女子居然敢写他,大概就是简单的喜欢吧。
得为自己的勇气抢先点个赞,别玷污了才好。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取名周树人。
“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
借用韩寒的《三重门》中的一句话:“怀才就像怀孕……”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作品就是作者的孩子” ? 它像一面镜子反印着作家的思想与品格。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鲁迅先生的三个孩子
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狂人日记》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一问世就产生了巨大反响。
《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里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礼教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
在艺术表现上,《狂人日记》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计10篇,写于1926年,都是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最初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成书时改为现名。
鲁迅先生当时的心情是“想在纷扰中寻找一点闲静来”,以回顾和反思以往的生活。
《朝花夕拾》记述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抒发了对亲朋和师友的诚挚怀念。展现了家乡的风俗,中外的社会相,清末明初时代的剪影,寄托了对现实的思考。
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的统一,是《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基调是恬静明快的,读起来亲切动人。
《野草》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写于1924年至1926年。
作品表现了鲁迅先生的苦闷、彷徨中求索的心路历程。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复杂矛盾的心情。体现了鲁迅先生严肃的自我剖析。
《野草》是中国现代散文诗走向成熟的一个里程碑。它是诗与散文的结合,是散文形式写的诗。有诗的意境却不必有诗的形式。
另外,鲁迅先生创作的杂文融注了对社会的真知灼见,并且有触类旁通的美感特征,具有突出的艺术成就。
我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此就介绍这三位宝贝。
鲁迅先生的作品,我试图读懂它。
但,一直还在路上……
他日,有关鲁迅先生,定会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