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6 今日思考 “画面感”的能力

昨天思考的“看得见”能力,今天继续。在昨天的思考中大都是基于视觉展开的,在昨天思考最后,提到一个观点就是:

如何更低成本的表现“看得见”能力,如何让别人“快速”的理解你,快速的“认同”你,这就是更重要的“看得见”能力。

低成本表现,低成本认同这是从价值交换的视角出发的,在价值交换中的“看得见”就不一定是纯粹的“视觉”的物理作用了,我们说要让一个人认同我们的价值,更多的是要学会表达,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跟对方形成问题共识,并给出让对方认为最佳选的方法。

这其中有一个环节绕不开,那就是沟通。

沟通从生理学上来说并不是“视觉”的一部分,而是听觉的一部分,但却在价值交换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不是视觉,但却可以参考视觉的一些重要规律,我们想想,视觉之所以让一个人更愿意获取信息,核心是什么?

对信息的获得减少动脑,减少翻译,直接给大脑一个可感知的画面。

在我们大脑中对于所有信息的记忆都是以画面展开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等元素,而视觉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直接获得这些元素的。但沟通确是不同,是通过声音来表达的,声音到达大脑需要翻译成画面,来解释其中的内容含义。

重点来了,如果我们想要让自己的沟通能力提升,表达能力更容易让对方听懂,就必须学会一项在“看得见”中的独特概念:

画面感。

所谓的画面感,就是让对方感知后,更容易理解和感受的信息。而这之所以更容易理解和感受,本质上是因为“画面感”不容易让别人动脑。

在表达中,我们通常喜欢讲自己擅长的专业,但这其实对方理解起来成本很高,毕竟彼此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我们要让对方低成本的了解到我们的能力,就需要学会用“画面感”去表达我们的专业,用语言构建场景,人物,需求和故事,通过“画面感”去诠释我们专业的价值

最终就是:让对方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我们在故事中产生的价值。

这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我见过大部分专家容易让别人一头雾水。我们说沟通的三境界,即:用 专业的语言说专业的事,用专业的语言说生活的事,用生活的语言说专业的事。

而这其中最厉害的还是用生活的语言说专业的事,因为生活语言是所有人的共性,我们用共性的语言去诠释非共性的事物,其实就是用彼此共识的“生活画面感”来表达细分领域的专业力。

我们看看那些演讲能力强,一说就让我们懂的人就会发现,本质上他们就是:习得了用“画面感”来表达事物的能力,我们常说的“通俗易懂”其实就是源于“画面感”的表现。他们擅长用”画面感“来作为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正因为这样对方才可以不用动脑的低成本接收和接受对方的观点。

作为家长,我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在这过程中我也慢慢发现,越是”画面感“强的故事孩子越愿意听。其实我们聊天也是,越是”画面感“强的事物,我们讨论的越愉悦,这其实不是认知在作梗,而是我们的大脑原理在运行。

因此,学会讲故事,学会说出画面感,写出画面感 就是非常重要的表达能力,在不断的刻意练习中 学会用故事诠释道理,用画面表达价值,这其实是更低说服的成本,更快达成的共识。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题目要求 Write a program that outputs the string representati...
    TW妖妖阅读 2,507评论 0 0
  • 每一张弓上面都有一位曲线曼妙的弓之精灵。 我就有这样一把弓。优雅的外形仿佛身材纤细的 少女,上等橡木制成的弓身散发...
    庄龙千寻阅读 1,91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