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看完《穆斯林的葬礼》,感觉一种大气磅礴的情绪堆积在喉头。作者霍达,著此书时是1988年左右,人是中年,所以文字凝重深沉,感情自然沉厚真挚,对凿玉的专业知识和玉石玛瑙的鉴定知识似乎信手拈来。后来上网度娘了一下霍达,她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玉石世家出身,穆斯林信徒。基于深厚的家庭熏陶和刻苦的学习吸收,成长为一名著作等身的名作家,作品多次获得表彰奖励。其作品内容丰富真让人叹为观止。
该书的序言由冰心写就,称为一部奇书。序二是刘白羽写在《人民日报》的书评,给予很高的褒扬和肯定。书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传扬。
记得是在初中曾经看过该书,被其宏大的叙事构架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而深深震撼,印象深厚而久远。时隔多年又拿起再看,感觉依然宏大壮丽,一条玉的长河如高天上流水般倾泄而下,其间还有中国穆斯林的发展史和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激荡纵横60年,写尽一个家族三代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两位主人公韩子奇和梁君璧夫妇的形象刻画尤为突出,最为丰满的是梁君璧,一个传统持家、谨守教义、坚强聪慧却又没有文化、目光短浅、气量狭窄的回族妇女。因为她的一时浅见,“蓝宝石镶面”戒指事件,忠心耿耿跟随韩子奇数年的帐房老侯被含冤驱逐,其他伙计遂寒心而散,成为压垮奇珍斋的最后一棵稻草。也因为这个事件,老侯的五个子女深深记住了这被屈辱的一幕,若干年后,他们长大成人再次成为压垮“博雅”宅的推手。所以“蓝宝石”戒指事件是一个伏笔,因着梁君璧的狭隘和短视,韩子奇的事业最终被毁于一旦。
无论是“奇珍斋”还是博雅宅,其实细细想来,在那个抗战八年、内战三年的离乱年代里,即便没有蓝宝石戒指事件,凝结韩子奇10多年心血的奇珍斋也实难保全,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人民衣食艰难,把玩赏玉实在就是一件不能想象和谈及的奢望了。只不过是作者拿这件事来刻画一个人物的引子罢了。
玉石的历史长河,精益求精的琢玉人,主人公的情感跌宕,时空的挪转跨越,穆斯林信徒执着的信仰,这本书给我留下太多的思考,留下太多的警示和知识!掩卷沉思,欲罢不能,也许还会一次次品读吧!